第1章 姗姗来迟[第1页/共4页]
温氏眉梢轻扬,腔调漫不经心道:“大夫人长了我五岁,四十岁的人了,不是也又怀上了么,可见,这老天爷还是开了眼的。”
南二老爷的正房夫人温氏,仰坐在廊下的躺椅中乘凉,穿一身月红色的薄绸夏衫,秀发如云,只簪一支八宝快意珍珠钗,神采澹泊地瞌眼浅寐。
歇了一口气,再嘲笑道:“大老爷不长进,典范的光长年纪不升官,便让二老爷帮手疏浚,二老爷碍不过情面,也算给他寻了份好差事,岂料这大老爷不勤奋做事,还和同僚起争论发脾气,没多久,就被踢蹬了出来,害得二老爷被功德者参了几本,老夫人和大房一家子,不感激二老爷的美意美意不说,反而责怨二老爷寻的差事不好,他们当二老爷是天王老子么。”
都察院府衙。
崔妈妈从矮凳上起家,先揭开遮住参汤的碗盖,再从托盘上端起流花细瓷碗,而后坐回矮凳,拿汤勺在里头翻搅一阵,遣散了很多热意,再舀起一汤勺喂到温氏唇边。
世人回顾,只见身材高大的大理寺卿,穿戴一身官袍跨进门。
提及温氏的婆婆,南府的老夫人,东风对劲多年的崔妈妈,也不免皱了皱眉:“奴婢就没见过这么偏疼眼的娘,二老爷也是她亲生的,也最为出挑,可这老夫人的内内心和眸子子里,只要她那大儿子、小儿子,另有那嫁出去的女儿。”
崔妈妈凑趣道:“前四个都是少爷嘛,不免活泼好动一些,夫人这胎如此平宁,想来定是位蜜斯。”
南瑾在公事上夙来恪守己责,不早退不早退,待他看到新出产的夫人和新诞下的女儿时,天气已暗淡。
南瑾捧着荣升吏部右侍郎的圣旨,对着四周同僚的恭贺声,不管是至心的恭喜语,还是冒充的客气话,南瑾均只庄严着脸,客气有礼回应,面上不见半分高傲得意之色。
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多年的温氏,垂垂看得开了,对那些一箩筐的烂事儿听听便罢,也不再似年青时心内堵塞难受,已邻近出产,她尽管本身吃好喝好睡好,再欢欢乐喜生下肚里的宝贝便是。
……
温氏噗哧一笑,笑容如花,伸手摸了摸闺女软绵绵的肉嘟脸,神采温和:“这么大个头的丫头,却不墨迹人,不一会儿就呱呱落地啦,那哭声也清脆的很。”
崔妈妈喜笑道:“夫人放宽解便是,不管是少爷还是蜜斯,二老爷都欢乐得很,就看大房那边,这回能不能一举得男了,归正呀,他们不敢再打我们这一房少爷的主张了,二老爷并非愚孝,夫人的娘家也不是茹素的。”
都察院的领头官刘大人抚着颌下髯毛,悄悄点头,三十七岁便官至正二品侍郎之职,还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实在是后生可畏,拿本身比较一番后,心下也不由泛出陈大哥醋的酸味儿。
崔妈妈讽刺地笑:“谁知老天爷开了一只眼,还是半只眼,她前头也陆连续续生了四个,还不是左一个丫头,右一个闺女,这一胎,保不准还是个丫头,论福分,她哪能和夫人比。”
说话间,一勺参汤又已送至温氏唇边。
隆冬的气候,这一日却可贵清冷。
襁褓里的闺女,红红皱皱一团肉,生的是可贵一见的胖,比几个哥哥都要胖,胖得让南瑾细心瞧了半天,也没辩白出来,这丫头究竟长得像谁。
看到温氏只抚着肚子,默声不语,忆及刚回京时的旧事,崔妈妈更是气愤:“二老爷回任京官,她们拾掇出来的院子像甚么话,打发乞丐住的么,另有,那大房自个生不出儿子来,怨得着二老爷和夫人么,见夫人连续生了四个好少爷,竟还想夺走小少年,过继给大房,大夫人是老夫人的远亲侄女,她倒心疼得不舍往大房里头多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