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5)[第2页/共3页]
遑论,如果他走转头路,较着就会被杨奇和杨家紧紧节制住,此后不管他有如何光辉的成绩,都只能成为杨家的附庸、一颗被杨奇操纵的棋子!
手札凭寄君处问,何日联袂碧江空。
有杨雪若对孔晟的态度作为根本,红棉那句“孔家软蛋儿”就不敢再出口,生生咽了归去。
“红棉女人请坐。”孔晟挥了挥手。
在手札中,杨雪若用极其平和的语气叙说杨孔两家的世交以及两人订婚的委曲,又以可惜和疑问的语气报告对孔晟先前故作放荡埋没才学的不解,最后以诚心的语气劝孔晟要了然本身所处的险恶环境以及行未到临的暴风骤雨。
孔晟有些不测,他没想到杨雪若竟然会背着父母让贴身侍女来给本身送手札。当然,这不是礼教森严的宋明后代,大唐民风开放,男女之间互寄手札也不算甚么惊世骇俗的事。
反倒是红棉有些不美意义,搓动手,红着脸,递过了杨雪若的手札去,声音另有些发虚:“孔——孔家郎君,这是我家蜜斯给你的手札,请你阅后答复,奴家就在这候着!”
阿泰有些担忧地小声道:“观主,孔师弟畴昔放荡不羁不拘末节,现在洗心革面了结又刚正不阿,过刚易折,他这般不向杨家低头,怕是在江宁呆不下去了。”
“孔晟年纪虽幼,却城府深沉,行事沉稳。贫道观他成竹在胸,早已是自有主张,对此早有筹办,阿泰你倒也不必过分担忧。此其三。”
韬光隐晦志有功,秦淮玉水若梦中。
竹林昨夜鸣秋雨,窗下银灯生晨风。
畴昔两载中,杨府阖府侍女家奴里,对孔晟最没有“好脸”的——红棉当属此中的“佼佼者”。但旧事已矣,“涅槃重生”的孔晟是何许气度的人,岂能跟一个十几岁的婢女丫头普通见地?
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赌一口气,而是争一口气。杨家威胁退婚在前,孔晟既然做出分开杨家的决定,就决然没有走转头路的能够。
铜镜骤现堕青鹊,长琴拨弄惊飞鸿。
“观主,不如让师弟随我们一起前去关洛,投往郭汾阳军中图个出身,以师弟的文采武功,何愁将来没有出头之日?”
白云子眼眸中一丝寒光一闪而逝。
所谓诗言志也可传情,这算是杨雪若大胆剖明心迹的一封情书了。在诗中,她感慨孔晟之前的韬光隐晦以及随后的一鸣惊人,又隐晦地点出本身对他生出倾慕的实在心态,借这封信函扣问,两人可否有联袂成双的一天。
“孔晟公展开露才学,申明鹊起,现在已名动江南。孔家固然式微,但终偿还是儒门传承以后——别看江南孔家只是孔门圣族分支,据贫道所知,孔家在朝的那一支实在与孔晟父祖本为一门,同气连枝,杨奇不会不顾及这一点。有杨奇在,不管孔晟在江宁面对如何的磨难,实在都不会危及性命。此其二。”
说到底,还是但愿孔晟能顺势与杨家重续婚约,可谓是识时务、分身其美的大结局。
当然,这与感情无关。孔晟决然不会因为杨雪若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函就动心,可面对女孩朴拙昏黄的情怀,他终偿还是没法恶言相对。
孔晟拆开信函,重新至尾一掠而过,心头浮起一抹讶然。
阿泰皱了皱眉,老道的这番话他不是很认同,甚么射中自有机遇,甚么适应天意,这都是挺扯淡的事情!别看外人都称老道为仙师,但其又仙风道骨道法高深,但在阿泰眼里,老道实在就是一个浅显的老者,不过就是摄生有术,生命力比普通白叟强大罢了,绝对不是掐指一算就能呼风唤雨的老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