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穷途末路1》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46章 不爱我的我不爱(4)[第3页/共3页]

内容简介

《品德经》首要阐述“道”与“德”:“道”不但是宇宙之道、天然之道,也是个别修行即修道的体例;“德”不是凡是觉得的品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别的天下观、体例论以及为人处世之体例。

作者

以是老子在前面的阐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贤人被褐而怀玉。”

1、“道”与“德”以内涵界定

创作背景听语音

哲学上,“道”是六合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峙与同一是万物的本质表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变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朴素、忘我、平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天然的德行。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有为而治,不肇事扰民,对外战役共处,反对战役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品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品德经》一书在布局上经过“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天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终究归宿于对抱负政治的假想与管理之道。也就是从天然次序中找出通向抱负社会次序的光亮正道。[6]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