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青山兰水初相逢(三)[第2页/共3页]
“那当然是骑自行车好玩,既安然又安闲,不过路上有点颠簸,不晓得你能不能受得了。”杨俊清开口而笑,牙白面清,一副惶惑火急又谨慎翼翼的模样。
“你慢一点啊?又不急的!”看他一脸汗水,依兰内心一痛,再看后座车架上垫着一个小小的棉垫子,内心又一甜,站在车架边嗔他一眼,抱怨地说。
杨俊清跟在道真身后,听他如数家珍,依兰不经意地牵起了杨俊清的手。杨俊清心猿意马,又心潮彭湃:早知如此,我要把年关奖金捐一半都出来。
“那你比及起,我去杏树宾馆找刘大婶借车。”杨俊清心花怒放,把手中的皮包往依兰手中一塞,转头就跑。晨风涨满他的衣衫,双手握拳放在腰间,长腿步幅整齐地在大街上划过。依兰看着他欢畅的背影,鼻子微微地酸了起来,眼里濛上了晶莹的泪珠。
夹山寺别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公元870元(唐咸通11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夹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时,永平县群众当局投入资金,按清朝澧洲知府何璘亲临夹山勘访所记叙的原貌,对夹山寺、闯王陵寝停止修复重修。夹山寺内现有修建首要有庙门、九曲桥、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楼、灵泉塔、斋堂。
“依兰!依兰!”不一会儿,杨俊清一手扶着车把,一手低垂,缓慢地蹬着自行车返来了,大声呼喊着,好象已经熟谙了好多年。
“本殿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砖木布局,重檐歇山顶,九脊琉璃,黄瓦屋面,下檐内部不消柱,而用砖墙,翼角起翘,角山墙成45度辐射,自金砖砌至檐柱,高出下檐成弓山墙,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见。”道真和尚带着杨俊清和依兰在大殿里转看,只要两个小和尚在殿前殿后扫地,除了他们,再没有游人,功德箱前空荡荡的,想起顿时要过年,老道真也是不轻易,杨俊清把身上统统的四百块钱全数递给依兰,依兰一起投进功德箱里。
夹山寺在永平县城西南,离县城有十多千米。
杨俊清驮着依兰,奔驰在通往夹山寺的公路上,深冬的风刚硬如刀,刮在人身上脸上生痛生痛的,骑到半路,杨俊清用脚撑着空中,转头说:“依兰你别动!你能够冇坐过自行车吧?不风俗,腿脚必定麻痹了。”本身先从自行车上跨下来,用力撑住,搂住她的腰,悄悄把她抱下来。双脚落地,依兰感受双腿双脚不象是本身的一样,又软又麻,要不是他扶着,恐怕本身早已瘫痪在地上了。
“阿弥陀佛!小施主是实诚之人,你在佛前,另有后缘。”
宝殿殿面阔7间,合27米,进深5间共17米,通高13米,面积459平方米。青石台基,宝柱石雕栏,柱墩多为乳钉鼓形状,内金柱置覆盆柱础(为唐、宋遗物),棱花格扇装修,后檐墙立园门一道,殿前东侧封墙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夹山灵泉功德》碑一方,西侧与之相对峙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夹山灵泉寺》碑一方,均为楷书阴刻,刚毅有力,两碑上方墙上存有《文娱图》和《唐僧取经》墨彩壁画2幅。殿内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钟均已毁。两碑上记录该寺荣枯和李自成与该寺渊源,原“大雄宝殿”横额,相传即“奉天玉”和尚亲笔所书。清乾隆时,澧州知州何璘,亲巡此地考查,撰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阐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并对其隐居夹山寺记叙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