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王朝的覆灭》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二回 袁世凯小站练精兵[第2页/共5页]

清廷批准此奏,即命袁世凯赴天津领受胡燏棻定武军1o营,觉得改练新军的根本,并叮咛袁世凯:该道当思筹饷甚难,变法匪易,其严加练习,事事核实。倘仍蹈勇营风俗,唯该道是问!

新兵进入小站的当天,每人给了新戎服、又给了一杆木枪,以备练习之用。这新戎服为草绿色,是短打扮,新式礼服,穿在身上浑身舒畅,比旗营、绿营的袍子马褂强多了,再配上大盖帽、玄色的登山靴,浑身显得精干利索,每个军官肩上有红色官阶标记,通红的军衔,也预示着它是由兵士的鲜血染红的。

光绪2o年7月,光绪帝召见袁世凯。袁世凯抓住机遇,慷慨奏闻旧有军队的弊端及练兵、制械诸法,力陈非改弦更张没法抵抗内乱,遭到光绪帝赞成,将他派到卖力清算旧军、改练新军的首要机构督办军务处差委。袁世凯第一个目标达到了。

新建6军采纳德国和日本建制,分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以步队为主,炮队为辅,马队巡护,工程队供临时调遣。此中步队5ooo人,分摆布两翼,设统领2人。右翼2营,右翼3营。翼下有营、队、哨、棚;步队每营1ooo人,设统带1员,帮统1员,下分4队;每队25o人,4队共设领官4员,哨官12员,哨长24员,督排哨长4员。右翼由重炮队策应,右翼由快炮队策应。炮队1营共1ooo人,设统带1员,分右翼快炮队、右翼重炮队和策应马炮队3队。马队1营共5oo人,设统带1员,帮统1员,下分4队;工程队1营共5oo人,设管带1员,帮带1员,委员1员,下分桥梁、地垒、电雷、修械、测绘、电报6司队。

公韧和冯国璋结拜为兄弟后,在顿时议论军事的时候更多了,都有些相见恨晚的感受。公韧在顿时议论了一番军过后,又上马行军,也想看一看本身的身材是否能对峙到最后,倒也感觉时候过得缓慢,一天一天非常充分。

甲午战役,在闻清军败讯后,袁世凯持续致电盛宣怀,指出新式军队远远不能适应近代战役的要求,建议亟练新军,鼎新军制、操法、设备。他说:清“各军皆不知枪炮”,天津运来的快炮没有鞍套、马匹及炮油,所配炮弹不敷1o分钟之用,放炮时“门涩”,“一败即弃”;兵士用枪“不对准星”,只知托平乱打,难以射中,“何能御敌”?!又阐发两边好坏,“寇练兵纯用西法,能习西式兵器,用又表里协同,奖惩明,号令严,事权一,不吝费。我皆反之,且各军敢战者总计不过六七千人,分守各路,实嫌太单,恐愈战愈糟,愈难结束”。向盛宣怀建议:如筹得有款,宜请名教习,募学徒千人,教兵官当真讲究西法,另改军制。为将来计,此军情绝非老军务所能到手,枪炮全不知用,何能哉?他最后还毛遂自荐:如练新军,“弟愿任监督,必有以报”。

光绪21年(1895年)年底,督办军务处奕劻、李鸿藻、长麟、翁同龢等议定三事:1、原驻小站编练定武军1o营的胡燏棻改任津芦铁路督办;2、由袁世凯接任练习新军;3、命荫昌遴选八旗兵丁入武备书院。随之,各亲王、军机大臣正式向朝廷奏请变通军制,在天津建立新式6军,派员督练。其奏以下:

按照荣禄的授意,袁世凯当即订定了全套编练新军的打算书,包含拟建新式6军的营制、饷章、礼聘外**官的条约,上呈督办军务处,并夸大指出: 甲午战役,清军屡战屡败,“虽由调剂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打扫更张、参用西法、当真练习,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因“诚如宪台原奏,不得不为易辙之图,作补牢之计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