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第4页/共4页]
元修笑眯眯隧道:“多谢大人给我面子。我是粗人,记性有点不好,还想问大人一下,租赋到底是多少来着?”
“冤枉?”元修坐在椅子上,“不知你有何冤情,我但是不能插手政务的。幸亏你们县太爷在这里,你和他说吧。”
元修转向董研:“刚才你口口声声说是四石,县太爷现在又说是两石两斗,真叫我难堪,我该信赖谁呢?”
董研哭丧着脸看着李效贤,这叫他如何说?只好低下头道:“小人错了,小人没有冤枉,只求将军饶命。”
华服男人也皱起了眉头,伸手拦住要抓人的官差,问道:“县令大人,你说是皇上要四石租子,有根据吗?”
“不要胡说!”李效贤拦住董研,转向男人赔笑道,“这位公子谈笑了,收多少租子当然都要上缴户部,本官也是为朝廷办事嘛。”
任平生点头:“那可不可,今晚我值夜,我得卖力庇护你的安然。”
永安县城固然不大,却出了个被朝廷封侯的人物――元承茂。虽说元承茂的父亲在他不敷一岁的时候,就举家迁徙到千里以外的西南扈州,但关内侯的本籍还是这里。作为永安县的高傲,元侯祠就建在永安河边,坐拥美景一片。
天垂垂亮了,光芒透过窗棂,照在含元殿的黄花梨木长条书案上。书案上堆着满满的青色封皮书册,式样一模一样,墨香尚在,明显是新近誊写的,青瞳拿着此中一本正在看。她的面前点着两支手臂粗的大蜡烛,烧得只剩下短短的一点。一会儿后,蜡烛烧完,噗的一声燃烧,但因为窗外天气更亮,她竟然毫无发觉,就着天光持续看书,明显是非常投入才会如此。
后生悲道:“我们都是贫民,全部永安县算上,种地的没有一个是有地的,那地都是高门大姓人家的。收上来九石米先要交给他们五石,剩下的如何能够交出四石粮食?”
梅竹何日报新春?愁绪万千萦苦身。
董研神采难堪:“卑职归去就将多收的退归去。”百姓听了皆喝彩起来。
元修笑嘻嘻隧道:“那我就告别了,李大人可要保重。”
董研气得跳脚:“来人,把这个刁徒给我抓起来!扰乱公事,给我打四十板子!”
李效贤打量这个男人,越看越感觉眼熟,心中奇特极了,口气放缓:“你有所不知,本年北方六个州罹难,西北的收成也不如往年,算来只要南边这四个州歉收。我们益州又是产粮最多之地,本官吃着朝廷的俸禄,理应为皇上分忧才是。”
人群中一个三十几岁的华服男人一向皱着眉头看着,俄然道:“行了,再打要出性命了。”
元修转头看着李效贤,笑眯眯隧道:“你这个主簿大抵吓胡涂了,竟然诬告起李大人了,大人说该如何办?”
官差回声上前,男人身边却俄然闪出几名保护,冷冷地望着董研。董研吓得一颤抖,回望李效贤:“大人,这……”
董研支支吾吾,看着李效贤,终究道:“是……两石两斗,卑职、卑职记错了。”
前头被打的后生忍不住道:“我们不是不交,是实在交不出来啊!往年一亩地两石米,客岁说是兵戈,涨到三石,那也罢了。本年不是承平了吗?如何反倒变成了四石?一亩地能出多少米?我们不用饭也交不上啊。”
李效贤见这几名保护行动敏捷、眼神刻毒,不像普通人家的护院,内心更加没底,道:“叨教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