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出京办差(2)[第4页/共4页]
“幸亏时候还算敷裕,就走两趟好了。不过,海运来回方向分歧,去时是从东南奔西北,回程则相反,初夏之际多东南风,倒霉回程,”桂良非常读过一些书的,倒不是两眼全黑,任凭部属玩弄的昏聩之辈,题目也很在点子上,“如果风向倒霉,迟误了第二趟装运,两位如之何如?”
朝廷和英人媾和以后,道光天子觉得裕谦‘以身就义,大勘表扬’,为旌其忠烈,除了各种抚恤以外,更拨银为其修建坟场,享殿,石碑,石柱,望天吼,石羊等物一应俱全。他的几个孩子,也特旨准予以举人之身,插手会试。
“大人,是如许的。比方在洋面上碰到海盗,在贩子是风险,在公家就不是,因为公家有海军庇护。”罗九说,“贩子遇盗也有两种,有的有风险,有的没有。”
在堂中呆了半晌,自发多想无益,还是办本身的去,“来人,请江苏府,松江府,上海道几位大人,到府议事。哦,另有,”他又加了一句,“把张学政也请过府来。”
“山翁,便是你不说,皇上圣心当中也早有默断。铁路之物最大的困扰就在于百姓未见其利,先闻其害。天然心中不满,这一番我等几个出京之前,另有皇上钦笔手谕奉告,此去江宁,除却将铁路通行所经门路查勘清楚以外,更要紧的一件事,便是在以上等地,听取民情民疾,并加以解劝、处理,总要使此番大事,能够让皇上对劲、朝廷对劲,更要让百姓心甘甘心的为好。”
郑若增俄然停了下来,神采非常庞大,有点忧愁的模样,实在是想不通他为甚么会有如许的神采?
一问之下才晓得,两江治下各省的漕粮(固然已经改成海运,却仍因循旧称)总计三百七十余万石,以每条沙船装一千石计算,就是三千六七百条。
督臣魁首,天然是直隶,不过若论起来能够称得上是‘雄藩’的,就只要两江和两广了。东南人文聚集,天下菁英大半于此,开府两江,天然是显赫已极,非同小可。
朝廷对英宣战以后,用兵广东,按例是要在江西、浙江设兵站,办理粮台。江西那边是派的前任广东巡抚,改调刑部尚书的祈贡做专差,浙江这边,则是以代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为主。
“有的。”
一场没成果桂知己中泄气,草草散席而去,只等京中来人,探听清楚了详细环境,再想对策。
履任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沙船帮的郑若增和漕帮的罗九找了过来。他这一次赴热河行在陛辞的时候,天子对他说过,两江之地,政务繁多,错综庞大,海运之事,颠末三年来的试运转,已经初见效果,你到任以后,千万不成懒惰,陆建瀛留下的一片大好服从,更加不能因为你心存‘人去政亡’之念,而付之阙如。不然,朕断断不能饶你。
“哦。”桂良点头,表示听懂了,“那,如许一趟,总要多少光阴?”
在城外的领受听扳话了几句,各自登轿,回到城内总督府中,桂良命人奉上茶水滴心,也未几做客气,把话题引到了闲事上:“博公(文祥字博川),实不相瞒,这一次铁路在老夫治下通行,实在是给我添了太多的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