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6节天子拜年(2)[第1页/共4页]

“也好,恰好给翁二铭拜年。”天子嘻嘻一笑,“多年来,只要你们这些人给朕拜年,朕还没有给臣下拜过年哩”

“主子,您健忘了?就是咸丰六年,和臣同在一甲的孙毓汶啊。”

世人嬉笑声中,捧哏的又问,“那,要的吹灭灯火呢?”

“如何呢?”

天子扑哧一笑,从支架上取下两串糖葫芦,回身看看六福,“给他十文钱”

孙毓汶又有一番拜谢,自不必提。

“闻声内里哗啦一声响,这家人晓得有贼来了,伉俪两个顾不得敦伦之事,赶快点起灯火,这就要不利”

天子也不睬他,径直在前面闲逛,身边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扯着嗓门在呼喊:“冰糖葫芦两文一串儿……”

“哪儿啊不过是胡乱起来,叫着顺口的。”穷不怕嘿嘿笑着给他打了个千,起家又到旁的观众面前讨赏去了。

等他到了京中,是腊月二十八,已颠末端封衙期,父子两个每天无事可做,白日由老父别离指导笔墨之功,早晨把酒闲谈,日子倒也过得痛快。

天子朗声一笑,“哈哈”他说,“好名字只从这个艺名就听得出来,是个能安于窘境的好名字。”

“那,容主子给主子带路。”主仆两个一回身,劈面恰好遇见翁同龢和孙毓汶走了过来,四目相对,翁同龢愣住了。

“您想啊,”捧哏的是个面孔很清秀的小伙子,天生了一副笑眼儿,挺直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好的模样:“偷雨不偷雪,有甚么足迹也给雨水浇没了。”

到了大年月朔,早上起来,孙毓汶到翁府,给翁心存、翁同龢拜了年,由翁同龢陪着,到了内里,“本年会试主考尚不知是何人,不过不出翰林院掌院学士许乃钊、蒙古大员柏葰、左都御史袁甲三数人以外。这几小我嘛,脾气各别,却都是理学大师,固然来往‘行谒’有小兄为你举荐,但我所能做的,也仅此罢了,可否脱衣而出,还是要看你的笔墨之功——在这些光阴内要多下苦功啊。”

但不晓得孙瑞珍是看不出来还是用心为之,直惠邻近半夜天,方始促其安寝。而孙毓汶早在散席之前就已经歇息了。

六福连劝戒的话都不敢说,多年以来,皇上的脾气摸得太熟谙了,晓得他的主张上来,旁人休想拦得住,当下回身下去,叮咛执事寺人,服侍皇上换衣:穿一件石青色的夹袄,内里套着枣红色巴图鲁马甲,脚上蹬着一双足蹬青缎皂靴,连车架也不消,带着六福顺天街大步而行,直往宫内行去。

“你叫甚么?”

“哎呦,您是天津来的吧?”小贩嘻嘻一笑,“在这天子脚下,但是少见。得嘞,本来卖两文钱的,看您是外村夫,三文钱您拿两串吧”

六福还是第一次听,忍不住扑哧一笑。天子一如耳就听出来了,这是闻名的相声段子《贼说话》,只是不晓得和后代听到的有甚么窜改没有?

天子也忍不住扑哧一笑,转头从六福手中拿过几枚铜钱,扔到铜锣里,“说得不错可有甚么新奇段子吗?”

“是。叔平兄金玉之言,晚生永志不忘。”

孙毓汶咸丰六年的时候曾经在太和殿见过皇上,不过当时表情荡漾,再兼以伏地奏答,殿阁深远,只是在出去的时候张望过一眼,心中早就没有了涓滴印象,看翁同龢再一次留步不前,拉了他一把,“翁兄,如何了?”

小贩楞住了,“那……依您说呢?”

小贩接过铜钱,兀自看着这主从两个发楞,自问见的人多了,却未曾见过这么……缺心眼儿的点头笑笑,又呼喊起来。

笑声中,两小我接着说相声,一向到最后,听逗哏的把承担抖开:“这时候,阿谁贼说话了:不能,没贼我棉袄哪去了?”引得围观的百姓一片哄堂大笑起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