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史海钩沉(1)[第2页/共2页]
左宗棠很迷惑的摇点头:“润之兄何出此言?我于这湘阴城中以讲课为生,又何来恭喜?”
清制:服阕期满的官员,按例要回到北京,在吏部擎签,如何由朝廷重新安排发送省分,择日出发到差――这是一整套的流程,不必去谈。只是在临去之前,胡林翼另有一件很首要的事情要去做:去拜访湘阴县城中的左宗棠。
左宗棠接过抄本看了一眼,忘情的站了起来:“是樵野兄和曾涤生来了。”
左宗棠是那种功名心甚烈的人,听到胡林翼的话,非常思虑了一会儿,最后点头一叹:“只盼此心如彼心啊。”
“若季高兄觉得和曾涤生会为当年之事挂念在怀,便也太小瞧了他的气度。”胡林翼沉吟一下,已知其故安在:“当年之事,季高兄也无需萦怀,那不过是君子之争罢了。”
本来他和陶澍之间没有甚么关联――除了相互都是湖南人这一点以外。一个偶尔的机遇,他熟谙了同为湖南举子的胡林翼,两小我一见仍旧,订交甚密。当时,胡林翼已经是陶澍之婿,在两江总督府以举人之身担负一个幕僚。这一次春闱,二人同时落第。不过胡林翼之父是曾经担负过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的胡达源,多年宦途积储,宦囊颇丰,在得知儿子会试落第以后,便让他留京读书,以待来年――转年就是皇太后六十圣寿,按例会加开恩科――再行入闱。
左宗棠以寒士娶妻周氏,偏又连科不中,天然饱受白眼,他的脾气又极大,更加的格格不入。这一次岳州知府登门,卑辞厚帑(音躺),实难坚拒,便承诺了下来。
十余年间,左宗棠还是举人功名,一起蹉跎,在故乡课人后辈,以供三餐之需,糊口得非常宽裕。这一次胡林翼到访,让他欣喜莫名:“润之兄,别来无恙?”
岳州府知府租借了一处书院,作为陶澍临时的第宅,粉刷一新,重新安插以外,便是春联也重新换过,以示桑梓诚意。而这副新吊挂上去的春联,便落到了左宗棠的头上。
他和左宗棠的干系有一点特别,一个是陶澍的半子,一个是陶澍的后代亲家。另有一节,便是当年左宗棠受知于陶澍,可算是天下人丁口相传的妙闻之一。颠末约莫是如许的:陶澍以两江总督入京觐见,道光帝对在他两江任上的表示非常对劲,不但温语相加,在政事已了,君臣二人闲谈的时候问起了他的经历。因而陶澍就把本身在安化县城从小家道贫寒,却从不堕青云之志的颠末报告了一遍。
道光二十八年八月,晋太子太保衔,原任两江总督陶澍第四房侧室贺氏于安化县城印心石屋陶氏祖宅一瞑不视,长年五十六岁。身为人婿的贵州贵东道知事胡林翼上表陈情,按制守孝三年。到道光三十年七月,已经满二十七个月,到了服阕起复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