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1节英使北来(2)[第1页/共4页]

龙汝霖和黄锡也说不出话来了,面面相觑之下,廊下有人回奏:“老爷,户部阎大人过府来了。”

肃顺深深点头,紧接着问:“若不是为此,那又是为何?”

说了几句朝堂闲话,送走了载垣,肃顺一小我站在天井当众,呆呆的入迷。

李慈铭的神采立即变得一片惨白,说话也变得结巴起来:“我……门生不晓得……啊”

王有龄把皇上让他到肃顺府中做一名清客的话对他讲了,然后说道,“天恩如海,得沐一分也是你的福分。肃大人又是皇上最得用的大臣,此后到了他的府上,可不要再这般胡言乱语了,晓得吗?”

李慈铭和朱希淳、胡雪岩、王有龄几个到梦中舫去,寻花访美,不想甘子义先一步到了船上,还平空遭他的一番恶作剧,他年青人火气畅旺,又在才子、友朋面前大大的失了面子,总想找机遇抨击返来。从梦中舫回家的一起上,腹诽抱怨不竭,只说不该就如许早早的下船来,想来在船上多呆一会儿,总能找到机遇的。

训了他几句,王有龄对他说,“皇上说:‘少年人行事荒唐,朕当年也算是其中人。不过却也未曾像他这般傲慢上一次在梦中舫中见过的时候,还感觉其子尚称可教,本日一见,令人绝望’”

和他一副处之泰然比较起来,载垣倒是满心忸捏:“老六啊,”他用宗室中惯常的称呼叫他:“老是我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不能为老六你……嗯,驰援,你可不要心抱恨怼啊。”

“大人一心为国,奸佞见性,末节处偶有忽视,想来也不当事的。更不必提皇上圣谕有言:此番贬谪,圣意更是为保全计。大人也不必效后代之态了。”

“总算和朕有过两面之缘,你下去奉告他,让他先到肃顺府中,做一个清客,这一次朕回銮的时候,也着他一同北上吧。让他帮着自家居停,做一介骨鲠奸佞之臣——今后做得好了,另有他见朕的机遇。”

当下亲身写下聘书,用大红全贴,面写‘关书’二字,内里写的是;“敦聘慈铭李夫子,在代理户部尚书兼署外务府大臣任内,办理文牍事件,月奉修金纹银七十两,到馆起修。三节另奉贽敬纹银八两。谨订。”上面署款“教弟肃顺顿首拜。”不消官印、也不消私章,封入红封套内,加个签条,写的是“李夫子惠存”。

王有龄目瞪口呆的听他说完,苦笑着摇点头。想一想明天皇上所说的话,对李慈铭幼年骄狂已经圣心多有不满,明天如果他再去的话,言语抵触,搞不好皇上就有不测天威,连带着本身,也要跟着大倒其霉了。

“实在此事并非无端倪可循。大人请想,联军寇边,如果只在东南一地,天朝悉数得胜,朝廷这边又是鞭长莫及,唯有徒呼何如。一旦北上,便是舍长就短,只是这粮饷一项,就足以要了联军的半条性命。前数日,门生捧读宫门抄,皇上已命赛尚阿、曾国藩、僧格林沁几个带兵南下山东,企图安在?”

但没有王有龄的话,他又不敢将真相相告,只好不哼不哈的对付着,一起到了府中。各自回房安息不提。第二天一早,王有龄到瞻园递牌子,天子见过军机处以后,将他招到御前,问铁路、问民生、问吏治、问洋务,消磨很久,端庄事谈完,天子问道:“阿谁甚么李慈铭,可有出身?”

一向比及联军掉头北上,动静传来,京中民气惶惑,物价飞涨,肃顺向几小我问计,李慈铭方才说道:“门生早知英夷所图,不再广州一地。不过是威慑朝廷尔。现在东南可称无恙,英人已成骑虎之势,只要北上勒迫,希冀一军功成,逼迫我天朝签订城下之盟。殊不知,更是求南反北,所谋大左。依门生看来,联军此番北上,能落得个满身而退,就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哩”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