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中俄纠葛(2)[第1页/共4页]
辽东本地地区以外,另有从乌第湾经鞑靼海峡直至图们江口的海岸线,以及库页岛、善塔尔岛等大小诸多岛屿,仅仅是在旅顺一地设有海军营,驻汉军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备四人,骁骑校八人,笔帖式一人,领催五十人,海军兵伍佰伍拾人,海员六十人,初有战船十支,厥后又裁撤四支,实存仅六支。如许的水面力量,防备小范围海盗、庇护海运以及普通性的海岸缉私,尚不能希冀,使之用于国防,则更不堪言了。
这首要表示在移兵出防上。从康熙三十五年,到道光二十二年,甲兵不敷万人的黑龙江地区,奉上谕征调高二十二次,总数达到35,000人!此中,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的两年以内,天子分三次从东北调兵,第一次是从黑龙江地区调索伦、达斡尔族官兵到***奎屯撒马尔、霍尔果斯河等地;第二次是调盛京地区的锡伯族官兵连同家属、余丁约莫4,000人,徙居伊犁河驻防;第三次是调吉林、宁古塔新满洲的八佐领迁入北京——仅是这三次征调,连兵士带家眷,就抽走了两万余人,对于黑龙江和吉林的边防气力,带来很坏的影响。
和俄国人多年来虎视关东之地比拟较起来,清朝建国以后,于关外龙兴之地,始终实施满蒙自治的战略,即便是圣明如康熙、英察如乾隆者,在多年的承平以后,也将这一大块广袤的地盘,视为鸡肋普通的存在,底子没有对其抱有应有的正视。
而因为东三省为大清龙兴之地,在保持根基的军事防备之力的同时,历代天子,都行以半封闭式的办理形式,这要分作两方面,第一便是重陆轻水,清朝对于辽东半岛的绵长海岸线的防卫办法之孱羸,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境地。
惊羽胡乱叮咛小寺人服侍差事,本身跟在他身后到了劈面的暖阁中,“皇上,甚么大不了的事情,连晚膳也顾不上吃了?把稳身子啊。”
除此以外,更实施‘虚边’政策,封封闭户,筑墙设卡,禁止百姓流入东北,特别是在柳条边以外,严行‘清边’,摈除、剿除在山中开荒、采参、开矿淘金的流民,更将黑龙江下流、乌苏里江两岸的百姓编为新满洲,固然加强了防备力量,但却慢慢迁其驻地于宁古塔、而吉林,而盛京,一步步的南移,终究的成果就是空出了大片大片的地盘。东、北方向上广袤千里,山重水复,海岸环抱,本是边防首要之域,却绝无一军一镇,人迹零散,防务空虚。
“已经快到酉时了。”惊羽小声说道,“皇上,用过晚膳再写吧。”
就黑龙江海军营而言,职责有二,一是巡江以行治安,二是运粮以供军需。特别今后者为重,但到了嘉庆末年,因为各城屯垦开辟,粮食供应多能自给,运粮之务减少,运粮船‘惟呼兰有十支,余不闻’。而海军营巡江的江防职责,亦因为承常日久而淡化,到道光二十年的时候,额设船只,仅齐齐哈尔有14支、摩尔根8支、黑龙江32支,还多是‘寄泊江滨,日渐腐蠹,亦从无过问者,若非粮运关乎军食,几无一船可用矣。’
明朝时候,在黑龙江流域一共设置了三百八十四卫和多少所、站及空中,统归奴儿干都司统领,此中在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设置了斡难河卫(鄂嫩河道域)、罕麻卫(注入额尔古纳河左边的哈马尔河四周),以及沿额尔古纳河两岸 的哈喇河、古贲河、坚河、安河等卫,而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外贝加尔本来也是中国的国土。
最后一点,是对东北周边地区的熟谙不敷。东北地区北濒大海,北枕外兴安岭,南界朝鲜,西靠***,在世人看来,分离而居的百姓自无足惧,而酷寒冰冻的海岸线,完整不是人类所能通行的;至于大海此岸,即中国传统看法上的外洋,应当是蛮貊之地,不能与处,也不敷为忧,只要东北西部地区,主如果呼伦贝尔辖区,地界俄罗斯,是东北边防重点之一,但只要五千兵力的设防,若说照顾如许一大片的地盘,也全然是杯水车薪,鞭长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