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山东大案(2)[第2页/共3页]
“嗯,你如许说,我就放心了。”项进笑了几声,又放低了声音说道:“老刘啊,除了银库要你当真关照以外,另有一件事要你细心重视:有个叫崔荆南的,到了平阴县城……”
福济倒是好涵养,嬉笑着摇点头:“刘老兄过言了。我如何会有插手贵司职事的动机呢?只不过如果真的简牌照里人到泰安府去的话,一来是人多轻易肇事,二来,也平空给县里增加困扰不是?现在莱平两县的两位大人正在为赈灾之事忙得不成开交,更加没偶然候接待省里来的上官,一个有失漏之处,也轻易为人曲解不是?再一说,这两处县里职员浩繁,此中更有那么多的流民,万一调剂当中有个闪失,伤到了人,就更加不好了。大人……”他看向中间位的景廉,说:“您看呢?”
很快的,军机处的廷寄寄到省会,批准了刘源灏提出的,将施助银子挪作采办粮食,开设粥厂之用的条陈,至于来年的采办粮种的银子,则由本年收缴上来的税款,河工、堤工、埝工款项补齐。具折呈报细则以后,由藩库截留。
山东藩司叫刘源灏,字中印,湖北人,道光十一年的进士,榜下即用,分发到陕西任知县,十几年的时候宦途顺风顺水,道光三十年从云南按察使的位置上改调山东藩司,做到了俗称三大宪之一的监司大员――升任巡抚只是时候上的题目罢了。
朝廷的旨意达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的包管这笔银子能够物尽其用:“大人,以司里来看,这六万余两的银子,还是由省里同一打算利用吧?”
山东多盗,捉盗贼要靠捕快,以是盗贼一多,捕快也多,大县列名‘隶籍’的,竟有上千人之多。实在,正如鄙谚所说的‘捕快贼出身’,白日坐在‘班房’里的捕快,正就是黑夜里明火执仗的强盗。
泰安府下数县被灾,邻近府县而来的流民数量浩繁,县里的治安就成了很大的题目,刘文明更加是如鱼得水,派出多量的皂隶保持的大要上,在公开里却大行劫夺之能事,县里持续有四家粮店,三处盐铺遭劫,在外人觉得是流民所为,只要内里人晓得,都是刘文明做的手脚。
“当然,当然。”景廉立即点头:“遵还是理是要省里打算利用的。司里筹办如何利用啊?”
福济嘿嘿一笑,假装听不懂刘源灏话中的不满之意:“老兄这话就说错了。先皇活着的时候也曾经明发过上谕,各地督抚、司员不成以地区、职司为别离,视别人之事与己无关呢”
到了省会,他没有直接去见景廉,而是先到了藩司衙门,递上抄本,求见藩司大人。
“老刘啊,过来坐,过来坐。”项进笑眯眯的号召刘文明坐到本身身边,对他说:“朝廷下拨的银子已经存放到县里的库房当中。只是县浑家员浩繁,此中更加是良莠不齐,你身为捕快班头,可要实在谨慎,加强巡查,如许的一笔银子,都是百姓的拯救钱,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啊。”
“那好吧,岩白兄远道而来,在府城中住上几天,明天早晨我先草拟一份奏折,明日我拜折明发,待有了朝廷的谕旨,再考虑其他。”
田书元也没有更好的体例,只得点头对付下来,端茶送客以后,命人筹办官轿,转天下午就到了省会济南。
剑走偏锋的一句话把刘源灏的重视力吸引了过来,他诘问道:“岩白兄这话但是有所指?”
刘源灏是从知县这等风尘俗吏的位置上一点一点爬起来的,对于部属的这等阴私之事体味的比谁都清楚,他晓得项进在任上的所为是如何的不堪,只是一来项进手腕暴虐,乃至弄到前任不敢接掌公事;二来,他走通了福济的门路,晓得福济爱听戏,便学了当年于易简事国泰前例,亲身扮戏,极尽妍态,任情冒昧,觉得上官一乐――有那促狭的,做诗以讽:事事承上命,到处蒙人怜;深潭不见底,柔蕤故为妍。可谓是刻薄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