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山东大案(1)[第1页/共3页]
两小我定下战略,各自乘官轿到了府城,递过抄本以后,田书元晓得他们是为了施助银子的事情而来。他毕竟是正路出身,也晓得如许一大笔的施助银子的发放和利用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不时都有御史瞪大了眼睛瞧着,一旦有失,弹章奏上,不是当耍的。
“哦?如何说?”
莱芜县的县令叫项进,上海人,捐纳出身,在这莱芜县的大老爷任上做了三年。咸丰元年的时候,有御史参劾他在任上:‘在任一年,亏空累累’,厥后田书元派人查明,环境失实,免了他的县令。省内藩司衙门挂牌,派了一个叫汪诚的候补知县接任。
福济代理过曹州府,曹州府民风刁悍,一贯多盗贼,而他又专以‘会捉强盗’着名。府衙照墙下十二架站笼,几近没有空的时候。但是曹州百姓晓得,在站笼中奄奄一息的强盗,十之八九是循分良民。无法上官都觉得他是清官,也是能员,像如许的官儿,平时总不免狠些。以是固然怨声载道,却很能得人赏识。
田书元也是深深皱眉:项进和赵光的话没有扯谎,莱芜、平阴两县确切有很多流民涌入,非论是民生,治安,调剂,办理都非常的让人头疼。只是,把朝廷拿来筹办为来年春季采办粮种的银子用做它途,将来究查起来,本身厥罪甚伟,倒要当真思虑一番呢
多年因循成习,满人谙达在上书房中常常为这等不公之处与汉人同僚杯葛不竭,景廉就是此中之一,到厥后实在难以忍耐,便走通了穆彰阿的门路,外放了出去。
传闻道光帝就很正视他,以为他是和琦善一样的旗人中的后起之秀,再加上定郡王不时的君前为他美言,一起高升之下,坐上了山东省按察使司的高位。到任以后,福济在省内大展拳脚,将在曹州府所行的手腕还是拿来,弄得省会以内谈其人而色变。
因而大师便明白了,大老爷是要借节流下来的这一大笔人为银子为本身邀名。实在不但是邀名,更要敛财。不过邀名是落在实处,敛财的背后里实施的,旁的人只能够做如许一番猜测,到底是否如此,天然是全无证据,也就不好说话。
他晓得自家事,赋税有藩司措置,刑名就通盘交托给福济,本身乐得安逸,一起清闲至今,直到本年的四月十三日,出了一场大祸――
久而久之,便成了常例:某官到某县去,须以照册领受,也就是承认前任未曾亏空(或者亏空不大)为接任的前提。亏空未几,天然陈陈相因,照数移交,但接事今后,发明前任留下的亏空太大,实在没法弥补的,则必会尽早退身,归正一省当中候补知县很多,不怕没有人来尝试。
回到任上的第二年夏天,县内大旱,项进开端构造民夫挖井取水。遵循朝廷的则例,如许的民夫每人每天有六钱银子的人为,他想了个点子,请来了县里士绅、教官、训导、三班衙役等人说:“天值大旱,想来朝廷不久便会有恩赏赋税下拨,万岁爷身在九重,挂念百姓,这一年的赋税,怕就是要免除了。不过,万岁爷体贴我等,我们却也要尽力报效朝廷,本官觉得,大旱不是人力能够挽回,我等却不能因为天旱而少了孝心。以是,本官昂扬报效,自捐半年的俸禄,觉得添补我县本年赋税额度。其他不敷的部分嘛,就要靠大师多多支撑了”
很多人都晓得项进上任以来锱铢必较,刮得天高三尺,听他竟然肯捐出半年俸禄,都感觉奇特,又心存疑窦,有个士绅便问道:“大人,不晓得这多多支撑,可有所指?”
项进之毒手就在于此:亏空搞得连勇于尝试的人都没有闹到最后,还要请他来回任不成实在这也是他聪明的处所,如果本身弥补了一部分,使前任感觉事尚可为,则又何必‘倦勤’?这就是宦海上所谓的‘抗不弥补’,为‘自固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