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结交外臣(3)[第2页/共3页]
“应当奉告她,等一会儿你和朕一起去。”
“小四啊,不比你们兄弟两个,他为人脑筋胡涂,却有一颗奸佞之心,这类人留在京中,无事的时候嘛,看起来是一副纨绔后辈的模样,一旦有事,却也是国之干城呢!”天子涓滴不粉饰对载沚的喜好,浅笑着说道,“比及了今后,你们就晓得了。”
王安石一听这话,便居之不疑,坐在侧位的首席,孔子便有些不安于位了,要请王安石正坐,王非常惶恐,连称‘不敢’;而孔子让位不已,拖拖沓拉,看模样,孔子是真的要退位了。
“三爷谈笑了,臣岂敢?”
“哦?”天子至心的欢畅起来,“这但是大功德,好!你母后晓得了吗?”
兄弟两个说谈笑笑的从船埠向回走,劈面是高心燮迎了过来,“给两位贝子爷存候。”
载滪心中感喟,他结婚固然晚于载滪,但府中已经有了一子一女,恰好父亲问都不问,可见圣心归属,不出两人,一样是皇阿玛的儿子,如何就如此偏疼呢?还是只因为这两小我一个是宠妃所生,一个是嫡子?
天子不置可否,又问载湀,“五阿哥,你觉得呢?你三哥的话有没有事理?”
“知子莫过父,皇阿玛明见万里,于四弟一语之评,想来四弟如果能够听到,亦把稳服口服。”
“哦,这可不可。”天子脱口而出,“你的才调不在此处,更不必说皇子出京办差,费事多多,还是再议吧。”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内廷御宴,教坊的优伶唱杂剧,剧中的角色一共有六小我,别离是孔子、孟子、颜回、王安石,孔子的门生子路和半子公冶长。
天子转而问道,“这一次去天津,如何这么赶?不是说过,让你们兄弟两个歇息几天的吗?”
这时在堂下的子路看了,忿忿不平,到内里去,把公冶长拉了出来,要打他,公冶长嗫嚅的问,“拉我干甚么?我犯了甚么错?”
载湀如何敢说没有事理?父亲的意义很明白,实在已经动了心,不过不好直接开口,正要一众臣下、阿哥们多番进言,才好承诺。顺着三哥的话说了一通,载湀眸子一转,又说出一番话来,“话是如此,但儿子想,万岁南幸,兹事体大,总要各方筹措,不成有半点忽视。非一日能够成行,儿臣请皇阿玛的旨意,专办此事……”
“碧湄,好久不见了,这一次的差事,偏劳你了。”
“你!”子路指着他教员和王安石说,“你老丈人受窘,你如何不去救他?你看看别人家的半子?”这最后一句话,就是指王安石和蔡卞而言。
他摇摇手,双腿一偏落地,载滪跪了一步,拾起靴子替乃父蹬上,“就是没有这一层,天子出巡,也是能免则免!旁的不提,这一趟出行,你们想想,朝廷得拿出多少银子来?咸丰七年的时候,只是外务府过后报销的银子就超越一千万两!朕当时不晓得,过后听闻,吓了好大一跳呢!”
路上无话,答复北京,因为是奉旨办差,先要进宫复旨,天子倒不想这二人返来的这么快,他给了他们兄弟三天的时候,本觉得这一次到天津去,载湀不提,载滪总要去拜见一下李鸿章,现在看来,定是此行不谐,当即传见。
载湀有些不明白这番话是甚么意义,如何叫费事多多,如何叫再议?含混的碰了个头。
“儿子在想,皇阿玛垂宇卅年,天下大治,现在更开疆拓土于域外,万民卞舞,国用虽有所糜费,但所关不大,且我大清如日中天,四方来服,岁进已近两千万,凡此各种武功武功之盛,皆远超前朝圣主,不但是江南百姓,儿臣想,天下各省的百姓无不望圣驾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