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和珅之死(3)[第1页/共5页]
“晓得。”
说话间董诰赶到,别的,把福长安也提到了,张远帆来回。叨教行刑的时候。“方才交了中午,脱手吧?”
“太上皇大敛以后,我在初三的早晨就服毒殉主,那一来,你想呢?”
这话带着浓烈的欲加上罪,何患无辞的意味,不免令人恶感,以他刑部尚书的身份更是不能接管,但此时此地,又何可与之辩白,只要报以苦笑。
“但愿,但愿。”
“只预备了拜垫。”
天子要杀和珅,首要是非如此不能整饬军务,清除吏治,至于官方所说的‘和珅颠仆,嘉庆吃饱’,并非天子所看重,而因为死无对证的原因,和珅很多不当的行动,可诿之于太上皇的授意,只以推行不善,或者曲解了太上皇的旨意致生咎戾,为此自辩,还能够博取别人的怜悯。同时太上皇已经宾天。这又是别的一重意义上的死无对证。
董诰另有话没有说出来,现在廷议照大逆律拟罪,皆因这二十款大罪都是和珅避无可避的,如果此身不在,死无对证,天子毫不会再宣示罪行,因为他和戴衢亨在上书房的时候曾经一再忧叹,“这几款恐怕有伤先帝知人之明”
董诰一愣,朝中人都知和珅必败,也都假想过他会如何求免,普通的观点,都偏向于他会以报效川楚军费为名,献出巨额家财,加上十公主的讨情,或者能够免死,却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有如许的筹算,以是一时候也没法评价得失了。
这是吴梅村的诗。董诰不觉念了其上两句,“浮生所欠只余死,尘凡无由识九还?”说到此处,董诰大感悔怨:这句诗出自吴梅村在顺治十年。为江南总督马国柱所保举,苦辞不就。被迫就道,北上退隐清朝。过淮阴有感一文。诗中的淮王指明思宗,旧鸡犬天然就是指吴或人本身。
和珅就逮以后,先要抄家,他家中有十五处库房,要一一盘点,非两三月不能完事,因而两位亲王和大学士王杰、刘墉及刑尚董诰、兵尚庆桂筹议,应当如何措置。**《《》》*
“皇上急于宣布和珅的罪行,查抄如此费事,各位看看,我们该如何办?”仪亲王指名问道,“蔗林,你是刑部尚书,你出个主张?”
但略微多想一想,董诰不觉为和珅可惜,他想到了一条无上良策,竟不能毅但是行?“和中堂,”他还是用尊称,“我真为公可惜!一念踌躇,致有本日。正月初三那天,我公以受上皇逾分深恩,愿侍上皇于天上为名,服毒自裁,大臣殉主,事所罕见,则以皇上之纯孝,决不会再念前恶!”
“以后的事情,朕也不晓得。”天子难堪的一摊手,看她嘴巴撅起,晓得未餍所欲,只好连哄带骗,“你别焦急,要真想晓得,等今后有了机遇,朕把彭南清传出去,让他细心和你说,他祖上的事迹,必然晓得得很详细。”
“那也不能怪主子啊?”惊羽撅起嘴巴,慢吞吞的说道,“要怪,也得怪皇上您。”
***************************************
*****************************************
绞刑是在监狱行刑的,按例是过后告诉家眷认领尸身,但也有人家事前花了钱的,得知谨慎,在刑部前面找一座庙,预备棺木成殓的,张远帆把这些申明,熊枚立即做了决定:告诉丰绅殷德。
和珅还想再说,张远帆掀起门帘,探头出去,“和中堂,吉时已到!”
“那里,现在只叙私礼,不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