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商贾之道(1)[第1页/共4页]
“臣等觉得,民以食为天,当从粮商开端为好。”
“如果那样的话,海棠就俗了。”尤杉朗然吟诵了一句,“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儿。”
世人见面施礼而出,谌福堂中,天子也从御案后站了起来,“尤杉和尤太太到京中,只是为了看望女儿吗?”
“那,修公觉得呢?”
“此事不如就由各省督抚共议,拿出一个推行各省实在可行,而又不至于引发反弹的章程来,届时,想来就能够面面俱到了。”
“那依丹初之见哩?”
“我想,不如就先在京中,遴派户部衙门的司官,下去当真访查一番。比及那些商贾晓得朝廷正视,皇上垂爱,自当主动献策,百战略干。用不到多久,京中各行各业,一年当中的收成多少,朝廷就能够了然于胸。届时,以此推行天下……”
“我还听人说,老杜平生不留海棠诗,但是真的吗?”
肃顺立即见面,“是。主子晓得。尤杉和太太顾虑女主子,和两位少主子,从热河到了京中,现在厝居在主子的府中。”
这句话出口,却让两小我对他有刮目相看之感了:“固然尤老所言甚是。”
他抬开端来,环顾四周,又说道,“上一次皇上御驾亲临军机处值房,曾经多有圣训:便如同商课推行之机,能够由征缴的商户行以监督之权。就是大能够根绝商税征缴之间,税吏、委员舞弊的不二良法。”
“嗯?”
“你这话倒也不能说是腮腮之虑,朝廷要向这些人咨询,就不能不信赖人家,只是,如果这些人打着如许的主张,也确切是很让报酬难的事情呢”
“甚么?”
这一次,天子没有再说有功不能归于上的话,转而议论起了其他,“那,阎敬铭所说的,挑选京中百业觉得看望巡查,你们想从哪一行开端呢?”
由尤杉提起,话题转为诗文之道,黄锡和龙汝霖大发阐论,从李杜到义山、放翁,滚滚不断的说了开来。尤杉只是凭着从儿子那边网罗来的一点文采在支吾,底子插不上话,只能听他们两个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一时候心中有点悔怨:应当让儿子也跟着一起来的。
天子制止了他的说话,“好便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腐败在躬,朕看得很清楚的。这一次户部和军机处能够这么快的拿出条陈来,将来推行得法,朝廷国用充沛,当以你等本日所谏,列为第一大功”
阎敬銘正在低头看着皇上的朱批,眼中看,心中想,闻言停顿了一下,抬开端来向奕扯开丑脸一笑,又低下头去,阅看了起来。“丹初,看得如何了?”肃顺在一边问道。
这一次户部主稿所奏议的八条章程,在户部和军机处传阅过一遍以后,都觉得是见微知著,再无可钩抹添注笔墨之下,方始封奏的,却不想,只是一天的工夫,天子就从中挑出这么多的缝隙?看看朱批的笔墨,竟似是比奏折的本来还要长,还要多了真难为这位主子,身居九重,是如何想出来的?
黄锡接上了他话,“我倒觉得,人生境遇,有幸与不幸,草木又何尝不是如此?海棠未能得老杜品题,是海棠的不可,如果海棠能言,当老杜在蜀地之日,必然会像李琪乞取东坡的诗一样,请老杜留下篇什。”
“皇上这番仁孝治天下的圣心,想来尤氏伉俪定当感戴。”肃顺说,“皇上,主子倒觉得,尤杉此番来得恰是时候。”
“主子老是在想,非论米商、粮商还是盐商,如果于旁的行业,约莫还能就朝廷咨询之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对本身的本业,为妄图厚利计,怕他们很难照实回禀。如果那样的话,一家一户尚还不显,我大清这等粮米贩子浩繁,集腋成裘,此中的差漏之数,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