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 报效木植(1)[第1页/共4页]
天子俄然打断了他的话,“肃顺,你又和朕来这一套吗?健忘了咸丰七年,朕命你出京办差时说的话了?”
“你来得恰好!”文锡找了一天,笑嘻嘻地把成麟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有个好动静,你先放在肚子里,得便跟大人回一回,现在有个姓李的候选知府,是个大‘木客’,他在云贵的深山里,有无数木料,情愿报效,就在这两天能够谈妥。修园子光有钱也不可,最要紧的是‘栋梁之材’,现在天从人愿,真恰是皇上的洪福齐天。”
“主子在!”自从肃顺回京祝暇、述职以后,天子每天都要将他宣到本身面前,君臣两个说谈笑笑,得意其乐,“主子有甚么叮咛?”
洋人毕竟不体味中国官风民情,给他的一番话骗畴昔,让他此借‘京控’为名,摆脱了洋人的羁衅。谁晓得他到了北京,竟然搭上外务府这条线,重操故伎,将骗局上演到天子脚下了?
咸丰年间,他跟洋人做了一笔买卖,把襄河出口之处的一片荒地,卖了给洋人,洋人上了当,心有不甘,跟李光昭提出谈判,要求退回原款。李光昭骗来的钱,一半还债,一半华侈,早已光光大吉。因而跟洋人筹议,说能够筑一道堤,使得那片低洼荒地,不生水患,并且也带了洋人实地去勘察过,只要能把堤筑起来,这片荒地确可成为有效之地。
“那也罢了。”天子自发曲解了肃顺,因此问道,“都有谁来报效啊?”
问到这话,李光昭笑了。“文爷,成爷,”他说,“这一点你都想不明白?我是个候选知府,见了督抚还得叩首,说请他修条路,让我运木植,谁听我的?”
离万寿节另有三五天的时候,京中到处一派喜庆氛围,万寿节是三大节之一,遵循仪典,普天同庆,应下好几道恩诏,军机处早已调集各部院大臣商定则程,次第请旨颁行。
吴传灏是受处所拜托,向李光昭提出谈判。那片滨水荒地,是襄水宣泄之区,底子没有甚么人承粮管业,等因而无主公地,如果筑上一道堤,襄水大涨时,没有前程,必致众多成灾,汉阳三镇的老百姓,岂不大受其害?
“好极了,好极了,各处大殿的横梁跟柱子,都有下落了。”文锡又说,“在山上买,就花了十几万银子,运到京里,怕不值几十万?”
“我们大清国事有国法的,”李光昭对洋人说,“朝廷是讲事理的,处所官吏必然对付处所士绅。不要紧,我到京里去告,非把官司打胜了不成。”
因而李光昭便大谈西南的名山大川,山川如何雄奇,民风如何诡异,滚滚不断,把在坐的人听得出了神。
天子心中好气好笑,外务府都是一群蠢猪!给人家玩弄于股掌之上,兀自梦梦不知?以他胸中所知,处理此事不过一句话的事情,但恰好感觉好玩儿,倒要看看,李光昭的把戏能够演到甚么时候?
“请主子放心,主子这几天来和明大人构和的时候,也多次提示过他。”肃顺俄然想起一件事来,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得被四海,万民皆知。这一次天下百姓闻知皇上要翻修新园子,各自主动报捐,非论是园子大工所需野生,抑或料材供奉,皆都……”
“新园子的事情,你在京中这几天,多多照顾一点,明善这小我,固然很诚恳,但贪名在外——旁的奇迹还罢了,这一次为朕办差,如果给清流找到头上,害得朕清名有玷——朕不饶他。”
剖了然这一篇话,李光昭从靴页子里取出一个经折,送到文锡手里,翻开一看,所列的尽是合抱不交的香楠香樟、柏椿梓杉等等崇高木植,文锡和成麟等人,一面看一面不竭地收回‘哦、哦’的轻呼,欣喜之情,溢于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