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23节 英使南来(1)[第1页/共2页]

一进门便是一张包铁皮的大木案,地上铺着接受血污的油布,桌后就是一个‘坎’字型的一个长方形深坑,坑中砌着大灶,灶上两口特大号儿的铁锅,每口锅都可煮一整头猪!锅中的汤,自砌灶以来,就未曾换过,还保存着两百多年前的余味。

旁的人不敢陈言,杜受田身为帝师,倒是有话要说的:“皇上,老臣有话要说。”

杜受田在新君即位以后,加了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不过天子晓得他平生都做的是教养之事,于政务,特别是对本身要推行的新政向来都是不大通、更不觉得然的。便让他和卓秉恬普通,做了上书房的总徒弟,或者就是外放,比方上一年命他出京去探查山东、河南的河道、水利工程。就是怕他在本身的面前讲甚么‘贤人之道”甚么‘敬天法祖’之类的话,弄得本身下不来台。

“多谢皇上。”杜受田慢悠悠的从丹陛下爬起家来,说道:“皇上,臣自上年返京以来,欣见皇上从政以来推行新政,盐漕二政皆为利国利民之方,九州黎庶无不为我皇上贤明神武而欢乐莫名。只是,聘请英夷进京之事,臣深觉得不成!”

坤宁宫本来是皇后寓所,不过清行‘祀于寝’的古制,紫禁城中旁的殿阁一照前朝,只要一个坤宁宫是例外。坤宁宫的正殿,就仿佛缸瓦市‘沙锅居’的厨房,每天都要煮两端猪。这里不但是厨房,并且还是宰牲口的屠场。

无分晴雨寒暑,每天半夜必有一辆青布围得极严的骡车,停在东华门外。宫门一开,起首出去的就是这辆车,到了坤宁宫前,卸下两端猪来,颠末一番典礼,杀猪拔毛、洗剥洁净,放在那两口老汤锅中去煮,只加香料不加盐,煮熟了祭神。除非是仲春月朔,赐王公大臣吃肉,在平常日子,这些福胙按例归乾清门侍卫享用。

四月初八浴佛节,寄意是江南进到了初夏梅雨季候,连菩萨也给热得要沐浴了。京中当然一定有那么热,不过浴佛节倒是传播了下来:礼部提早请旨,将大内所存的蜂蜜,加上诸王进献的蜂蜜倒在一个巨大的黄磁混堂内,加净水搅匀,然后从坤宁宫请出佛亭,安排在混堂中,洗净以后,上面放上新的棉垫座,安设其上,仍旧请回到坤宁宫。

此番英夷再来,京中那些开口‘民气”杜口‘义理’的卫道之士们,都晓得皇上是铁了心要让英夷进京,心中都以为此举非常不当,只不过事涉天子,不敢过量的妄言。

天子端起御案上的康熙五彩明黄盖碗茶杯,翻开来喝了一口,这才持续了下去:“英人此次来,除了一些噜苏之事都要事前与之相同过以外,怕还又会有一番口舌之争,以是朕想,找一个年级轻一点的去。你们说呢?”

白叟对天子的这类内心已有成议的定夺也是很有微词。自从天子即位以后,偶有召见,天子问及政务也更多的是像是在扣问军机处的口气,而不是当年那种商讨语气。让他陈述定见,非常带着一些考问的意味,这就让他不得不很慎重的答复,因为一句话的出入,立即就会有影响,如果与军机处的定见相反,就会引发很大的曲解。觉得他是以帝师的职位,在不该奏陈政务的场合劫夺军机处的权益,倘或有如许的景象,必遭大忌。这是杜受田死力制止的。

还好的是,师弟两个见面的机遇很少,更多的是放他的外任,免除了他摆布难堪,无所适从之感。

因为如许的原因,坤宁宫除了冲龄天子即位以后,要以天子之尊迎娶皇后――迎娶以后的第一晚是在坤宁宫歇息――以外,其他的时候,都是不住人的――也住不了人――只用来作为祭奠之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