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02节 盐务积弊(3)[第2页/共3页]

而外务府出帑银交予盐商生利,多年因循而下,也成为外务府利之渊薮,每盐引三两,天下每年盐务正课,长芦盐不提,只是两淮,每一年的盐引总数就是在一百六十万引以上,如许一笔庞大的数额,如果真的因为盐务鼎新给砍掉,不但外务府的人要闹,便是天子本人怕也会感觉舍不得呢――这也就是针对此事,军机处几小我始终不肯明白表态的启事。

和劳崇光、刘炳章额别传阅了一番,待到世人都看过了奏折上的朱批,龚裕想了一会儿:“仲良兄,皇上的意义写得清楚明白,竟似是要本省做为试行之地了?”

劳崇光和刘炳章愣了一下,,同时放声大笑起来。

用天子的话来讲,这是‘减一分售价之盐,即利一分食盐之人。’大要上看起来仿佛是在嘉惠小民,实际上却完整没有如许的结果。乾隆明知如此,偏要做自欺之言,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而对于他上的第二封折子,天子深为意动:盐漕二政是很让人重视的,上一年和陆建瀛、杨殿邦见面的时候也提及过,不过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停止,便将精力全数放到漕运之上,本来是想在漕运鼎新略见效果的时候再动手停止的,不过这一次湖北巡抚的一纸奏章,倒让他来了精力:“龚裕的发起,你们以为如何?”

龚裕苦笑着,他和劳崇光僚属之间甚是敦睦,说话也就不消很客气了:“听你的说话,竟似是军机大臣的口气了。”

外务府掌管天子的私财,提出数额不等的数十百万两――这笔钱叫帑银――托付于盐商,用来攫取厚利,而盐商要支出的,则是每年每一盐引中提出三两作为‘帑利’,返还给外务府,起于乾隆十年,到乾隆三十三年,二十余年间为外务府赚取了超越千万的厚利,不过此中有一个题目,就是二十余年来统统的帑利都没有一个明白的明细数字,只要一个笼统的总数。

“犹可骇异者,各地盐政,盐商深识其故,仍无半分为国排难,为民解忧之心,按例以黑钱重重行盐运之法,朕实不知该等人是何心肠,为一己私利,疲民一至于斯”

“这件事还得上书天子,请皇高低旨,以两淮为基准,以两江为龙头,从淮盐盐场就开端做改制的筹办,方可一竟全功。”

天子偏着头,皱着眉,一副不知以是然的神态:“高宗年间之事?是甚么事?”

“先皇考曾对朕言道:‘不以善小而不为。’朕无一日敢或忘,本日见骆卿所言,心中大为激赏两湖虽只为淮盐引地,然龚裕于窜改盐运之弊政主张,仍可谓是利民之途。”

这件事办得雷厉流行,天下震惊,不过一千万两之数过分庞大,即便盐商素称大富一时候也筹措不齐,便分期交纳,谁晓得头一两次还好,到了前面,又开端拖欠,时候一久,便不了了之。到了乾隆第5、第六次南巡的时候,因为盐商尽力供应,极尽浪费之能事,天子心中欢畅,一次性豁免了三百六十万两之多

余光倬对赛尚阿和翁心存二人的弹劾,终究只落得个‘赛尚阿着降两级,罚俸一年,仍在军机处入值;翁心存着免除户部尚书之职,改任工部尚书,并罚俸半年。’的措置,这如何也只能算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措置,如果说有甚么丧失的话,就是翁心存少了户部素称优厚的一千两饭食银子罢了。

因而,在第四次南巡的时候,便有恩旨下发,除了在事官吏将弁皆蒙赏银;所经各地普免赋税;两淮盐商冠带荣身以外,对他们另有殊恩:‘食盐于定额以外,每引赏加一十斛。’也就是说,在每引额定的百斤以外,又给了这些人每引十斤的免税盐。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