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01节 盐务积弊(2)[第2页/共3页]

第二条说办理不易:河运沿途卖力顾问,装卸漕粮的兵弁有千人之多,仍不免有失火,落水之事产生,现在改行海运,章程全都是新定,与实际环境是不是能够符合尚不得知,承运的委员也怕有闪失,担任务。

陆建瀛陈述的关于漕运鼎新深有阻力的条陈有六条,首言雇沙船之难:“……海运初创,情面张望,商船既虞压雇,复惧难交,乃至畏缩避匿。”

接到奏折,陆建瀛给吓得魂飞天外赶快再一次上折子请罪,这一次天子没有再多说甚么,只是批了句:“晓得了。”就扔到了一边。

盐商总会位于扬州,由八家主持,名为‘总商’,公会名叫‘盐公堂’,公费当中统统支出,都由这八家决定,便很有了一些假公济私,浮开公费的由头,除此以外,更有为安排私家而建立的各种务本堂,孝廉堂,每一个挂上牌子就要有几个,或者十几个董事,每一年只是支给这些人的银子,就要花到二十几万两陶澍克意改革,只保存了作为养老院的普济堂、育婴堂、书院、义学,除了这些,其他的统统十足拔除。

而陶澍也算‘不孚众望’,以不到六十之龄早逝,前任的应当是林则徐,不过奉旨赴广东查禁鸦片(陶澍死于1839年),改派陈銮奉调两江,他是陶澍的表弟,本来能够克绍箕裘,一承前任之志,不过他更加不幸,继任不到一年,就在年底病逝于任上,再厥后的诸如伊里布,裕谦,牛鉴,耆英等人,碌碌之辈,皆不够数。

在五杠十坝的过程中层层剥削,到处费钱,每一引盐须费十两银子,这些钱最后都要加到盐运的本钱中去,比及正式落到小民的手中,天然形成了官盐的代价远远高于私盐——这也就是私盐为甚么屡禁不止的启事。

最后的两条是谈及海运的用度,争多论少,很难补救;再有最后一节便是风信:商船赴津,风利东南,回帆又宜西北。如果第一次风势不顺,就会影响第二次的运输。

思及于此,龚裕披衣而起,命听差取来灯烛,坐到书案前草拟了一封奏折,痛陈盐政弊端。不过他是湖北巡抚,是管不到两淮盐政的,只能是就官盐到‘岸’以后的弊端做一番陈述,并要求在省内先做试行。

盐课是朝廷赋税第一来源,所占比重最大。每一年支出多寡,要看官盐销路多少而定,多年来萧规曹随,内里弊端重重,难以排解。而此中最大的一项弊端,就是私盐猖獗,几占到正课的三成摆布,满清历任君主,无不为此事而绞尽脑汁,企图剿除盐政私运,不过始终见效不大。

官盐到‘岸’,按例还要上缴一份官费,这类支出就是叫做‘匣费’,并且匣费无定额,普通每引盐加收一两二钱,一样的,都要算在本钱以内。

而实际上,除了盐商总会要靠浮费来吃苦以外,另有一些人,便如同盐政,运司书役的薪工饭纸,并乏商的月折等项,盐政衙门所收的公费,匣费,也都在拔除之列。(关于盐政的弊端,前面还会有细心的笔墨先容。)

过关结束,才气最后装载大包,运往指定发卖的地点,称之为‘岸’。

接下来的两条是谈交米时的困难,一是同时雇佣沙船,不敷利用,如许交米的期间就会呈现‘整齐’,既恐‘停船待米’,又怕‘米到船稀’。并且还会影响风信。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