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节史家漫谈[第1页/共4页]
“另有,”天子轻笑着转头望望站在一边的翁同龢,“来岁就是乡试年份,翁同龢怕也是到了赴试之期,袁甲三,固然翁同龢才学俱佳,你又和他同在上书房中任职,却也不要徇情啊?”
韩熙载用心找了个很浓艳的家ji,叮嘱一番,送到客馆为陶谷侍寝,谁晓得第二天一早,就给送了返来,另有一封陶谷所写的伸谢的手札,用四六体笔墨,此中有一联,以韩熙载的赅博,竟然也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陶谷在江南已经呆了几个月的时候,白日策马而行,以访碑为名,考差江南士气民气,辰光总还好过,到了晚间,客馆孤灯,苦楚万状,滋味就不是那么好受了。
秦弱兰决计守寡,但是夫家四壁萧然,守无可守,只好回娘家长住,闲时帮忙老父做一点事情,消磨时候。
“江南一地,是我大清第一赋税之区,你固然是学政,管不到这一层,却有改正百姓,教养万民之责。这几年,你在京中,对复兴文教,非常用了些心机,更有一方之得,这一次到江南去,更要大力清算一番江南奢糜浇薄的民风。”
当时,李煜的哥哥文献太子病殁,李煜由郑王改封吴王,移居东宫,是无形中的太子,陶谷言语之间如此不恭,南唐臣下很活力,都想杀一杀他的威风,韩熙载想出了一条美人计,并开端实施起来。
后周世宗时候,派出了一个使者,名叫陶谷,当时的职位是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奉使江南,名义上是因为金陵多六朝碑碣,来此观赏书法,实在就是来窥测江南的真假。
找来家ji一问才晓得,本来那家ji刚好红信传来,不能成绩功德如许一来,美人计天然就失利了,因而,韩熙载又做了第二次的摆设。
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建立了完美的巡幸轨制,虽在旅途,还是措置政务,当奕、驻京的兵部尚书柏葰递牌子出去的时候,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已经从保定赶到了行宫,在殿中撤除大帽子,翎管向着皇上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老奴,代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叩见皇上,万岁万岁千万岁。”
初四的早上,天子銮驾启行,御辇出丽正门,一起浩浩大荡向北而去。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喀拉河屯行宫停了下来——这以后就要分路而行了。
“是,臣定当服膺想心。”
这段汗青天子也是很清楚的,韩熙载为明哲保身,始终不肯轻居相位,在国中乃至留下他帷薄不修,为人风趣的口碑。传闻他家中有四十余个姬妾,他大哥体衰,照顾不来,这些姬妾常常豢养面首——很多还是韩熙载默许的。
第二次的安插有些费事,先请陶谷住到别的一家客馆,然后着一个秦淮女官,打扮成管驿中驿丞的女儿,每天持着一柄扫帚在打扫天井,这还不算,韩熙载用心让这个女子用轻帕遮脸,只留下一双晶莹而灵动的眸子在外。
世民气知肚明,纷繁看向陶谷,之见他脸上青一块白一块,坐立不安的模样,内疚万状,常日的严肃早就无影无踪了。
纳尔经额见面答说:“皇上,主子觉得,小民气怀圣君,情见乎辞,并非虚妄之语。天津与京师近在天涯,自从高庙以来,百姓未识天颜久矣。这一次皇上玉趾来临,百姓感念圣德,略有报效,不但能够全了君臣之意,今后歌颂起来,也是光大门楣的大丧事。”他又碰了个头,说道:“皇上念在津城百姓一片孝心拳拳,便准了天津百姓所请之事吧?”
李煜心中活力,命人取来琉璃钟——这是一个里外晶莹的水晶酒盅,五寸口径,高有一尺——倒满了,能够包容三升酒不要说陶谷如许不善喝酒之人,就是素称海量的,喝下一盅,怕也要立时化作一滩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