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务印书馆[第3页/共3页]
出了印书馆,走在后马路,杨锐表情奋发,一千块啊,加上别的两本,应当也有三千块了,离打算又进了一步啊。书还是有很多的,都出版了应当有几万块吧。只是有些书还是不要出的好,杨锐打起了谨慎眼,经济学就出微观,宏观就算了,哼哼!。等老美1929年以后再说,要让经济危急更严峻点才好。
“哦,《原富》我也见过,本来是贵馆翻译的,贵馆目光不愧一流啊,此书也是从《原富》生长而来的,两书相辅相成。”杨锐记得《原富》的出版社是南洋公学,看来印书馆和南洋公学还是干系深厚。
“那边那边,馆不在大,有书则灵啊。”杨锐不得不客气,不提出版的事情,心想这书馆后代但是中外闻名的,现在是粗陋点,今后就不得了。两人又接着客气几句,这时内里送茶水出去了,杨锐倒是不敢喝,当代不是说甚么端茶送客的吗,谢先生到没留意杨锐在想着端茶送客的事情,就自顾说下去:“先生还未就教是那里人氏?”
“好好好,不瞒先生,南洋公学和鄙馆干系杰出,此前公学也办了商务班,但苦无课本,明天先生这几部书一出版,那就好办了。”顿一顿,谢先生又问:“杨先生,在商言商啊,鄙馆想买下版权,这个版费……”
谢先生听明白了这是平话只能在中国卖,本国不能卖。实在此时中国首要在输入外洋科技文明,还没想过输出,再则印书馆建立也没几年,海内市场都忙不过来,那另有jing力去想外洋,至于纸质,固然不了消弭了纸质另有甚么其他质,但是现在的书都是纸质的,也没有谁用竹简啊,当下毫无疑议。
杨锐等这话等了老半天了,见对方说出来也不能急,就道:“谢先生是要书的中文版权吧,这个没题目的,至于版费,还是遵循贵馆的端方来吧。”
谢先生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先生,鄙馆出一千两百块购下此书版权,你看如何?”怕杨锐对代价有定见,又道:“前次鄙馆购《原富》花银两千块,但是译者严先生是宦海上的,鄙馆不敢冒昧,就只好把这个代价定的偏高。”
杨锐算了下ri子:“本月尾能够送来。”
杨锐见对方比较直接,答复道:“书实在已经译好了一遍,现在主如果点窜,还是比较快的,两个月内应当能够全数完本。”又想到那半部经济学,又道:“经济学的上册已经成稿了,我明天带了过来。”说完就把书稿拿出来了。
“中文纸质版权首要指汉语版权,外文不在此列。”至于电子版的版权,实在是不好解释了,也就没说,只把笔墨咬死在纸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