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扇子[第1页/共5页]
胤祺对劲地把背后的扇子从扇套里头取出来,刷的一声展开了亮在康熙面前。他的身量已然长足,再做这个行动的时候便已分外的萧洒都雅,再配上一身拿来唬人的儒雅清和,实在叫人只消看着便面前一亮。康熙朝着自个儿这个不知不觉间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点了点头,欣喜地淡淡一笑,这才转头看向了那一柄扇子。
直到这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郭御史才总算明白了过来,到底甚么叫不叫“人”难堪他……
见着胤祺睡熟了,康熙也不叫人惊扰,只叮咛了梁九功去叫下头送一盏桂圆红枣羹来,自个儿还是不紧不慢地批着折子,忍不住遗憾地摇了点头。
这可真是――自作孽,不成活……
“高士奇收的那些贿赂里,有一半儿的田产都划归到了你外祖的名下,这些年揽来的财帛也常和曹寅他们互通有无,更别说他们保举的官员里头有大半都是镶黄旗跟正白旗的,这些年来早就已是铁杆的‘五爷党’――只不过你不肯意待在京里,以是也就是挂个名儿的事罢了。”
当年执意要出京去,最首要的起因就是被太子给折腾得实在心烦。胤祺这些年都决计跟太子避而不见,太子有几次着了恼,也真朝着江南下过手,却都被康熙蛮不讲理地给拍了归去,任凭胤祺在江南可着劲儿的折腾。前些年朝中不附和的声音也不是没有,可这几年下来,江南的税收翻着番儿的往上涨,几次黄河大水都是靠着江南两省救的灾,到现在实在任谁都说不出半句酸话儿,只能默许了那江南省就是五爷的地盘儿,谁要动都得衡量着点儿才行。
这位祖宗架鹰牵马的事儿满朝文武都晓得,偏这一鹰一马传闻还是当年立过大功,由万岁爷钦赐的金马鞍金鹰哨,谁都不敢打半点儿的主张。郭绣本来还想再多说几句,一听着这话忍不住打了个颤抖,道了声辞职便不迭地退了出去。胤祺顺手合了门无法一笑,将折子放在桌案上,捧起那一碗微凉了的桂圆红枣羹喝了两口:“皇阿玛,郭大人是个好官儿,就是人烦人了点儿……”
“王爷,您返来了。”
“臭小子,朕都跟你提过几次不成欺负朝中重臣了,还不快返来。”
康熙淡声应了一句,明显是不大情愿提起这一件事儿,又顺手将那一份折子抛到了边上去。胤祺望着自家皇阿玛因朝事而难掩烦躁不耐的神情,倒是俄然忍不住偷着一笑,打袖子里摸出了个东西藏在身后,颠颠儿凑上去奥秘地低声道:“皇阿玛,看来儿子这回给您筹办的寿礼可真是用上了――您就拿这个对于那帮没事儿就互撕个没完的大臣们,专治各种不平,绝对百试百灵。”
康熙安抚地拍了拍自个儿这个儿子的肩,又体贴肠含笑耐烦道:“朕晓得你不肯意参与党争,你也用不着管这些事儿,他们斗他们的,就是借着你挂个名头,免得真把朕就这么给卖出去……”
“您看,是不是特别棒?”
听着自家皇阿玛的语气不对,胤祺忍不住微蹙了眉,靠近了些缓声道:“皇阿玛,东宫那边――现在是个甚么景象了?”
他一早儿实在是筹算拿虎鞭给这个儿子补身子的,谁晓得这臭小子到底对着虎鞭打哪儿生出了激烈的顺从心机,前两回倒是哄着吃了,一弄明白了到底吃的是甚么就上蹿下跳地宁死不从,劝得急了就上房,好好个阿哥蹲在房顶上谁劝都不下来,也只好换成了这温补的方剂。
“诶哟――您可别介,您要想看主子翻跟头,主子把这羹给放下直接给您翻一个,可不敢劳您再揍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