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卿本佳人奈何贼》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五章 玉笛金声人依旧[第2页/共3页]

田冬儿白他一眼,心想明显一表人才如何也会讲这么刺耳的话,嘴上却不自发把柳先生的话又说了出来:“你甭仗着念过书,瞧不起我们这青木川,我们这儿呀地处三省交界,是入川的要道,所谓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我奉告你呀三国里那谁攻蜀时就是从这儿南下的!”

田冬儿眼睛瞪得更圆,点点头。

曲子都不甚难,学海又悟性极好,不一时竟和世人搭配的有模有样。

“噗嗤——”田冬儿笑出了声,“你当这里是韩城县,是西安城呀,就算去请,人家角儿也不敢来呀!”

台上唱词更减轻烈,台后曲子激昂悲越,这秦腔与其他戏分歧,演唱全用真嗓。初听时难受,但曲中的忧愁苍茫,千古悲怆却针扎火烧般地印在民气上。满清入关虽已多年,但官方反清复明之声不断。陈家地处江南,常听白叟说那嘉定三屠扬州旬日就如在面前。更因为杭州本是南宋都城,更是北人南迁而来。虽说“暖风熏得游人醉”,但汉室江山的秘闻却也揉在那湖光山色之间。更有幼时玩耍的风波亭、岳庙,陪着一首“满江红”也曾湿了幼年学海的眼。现在听得这悲越秦腔唱的民气如银瓶炸裂,不觉表情一合,笛声也如有了灵魂,模糊然竟主导着鼓乐,与那唱词合的是天衣无缝,令听者心动神摇。

陈家久居浙江,打小儿陈学海戏没少听,但这北地曲子倒是第一回。只见那曲子大多高亢婉转,大开大合,不似昆曲讲究空灵蕴动之美,便感觉过于呱噪,听不惯。又听得这些曲子拉来奏去,都依着那梆子的点子走,听到韵律承转之处,便点头:“这里该上笛子!”

陈学海冲出门见那晒谷场边上有个土台子,现在立起了竹扎的门脸,便是个戏台了,一世人便在那台子前面捯饬乐器,便信步走那人群里去。

浙江人听戏不如许,听父亲讲,北都城看戏,那叫一个气度,喝采的,送茶水的,捧人的满场飞。学海想本日这虎头寨的气势比北都城的更大!

陈学海听明白了,唱的是穆桂英,看乐谱上写着“降龙木”三个字方才反应过来,是讲穆桂英和杨宗保的故事,可不正合明天的景儿?田冬儿便是那穆桂英,本身却真能做个杨宗保?说来也奇,这陕西方言提及来难明白,唱起来陈学海倒是听得清楚,只听那台上穆桂英又唱:

陈学海心不在焉地吹着,柳先生坐的远,但学海总感觉柳先生不时候刻看着本身似的。

“仿佛有一本子,不知是琴谱还是笛子谱。”田冬儿接口。

一览桑田千万顷,江山多娇似画屏。

“那便成了,我去吹!”

陈学海弥补道:“邓艾”。

台上人开了嗓,倒是旦角,只听那词唱道:扬鞭催马下山岭,穆桂英放眼群峰,山山滴翠,郁郁葱葱。

那些人瞧见新姑爷,也是一愣,不知他要干啥。

若能疆场任驰骋,定要把辽虏一扫平。

望那厢满目疮痍千村薜荔心潮涌,

起兵十万马蹄腾腾旗号蔽空。

路险苔滑辟门路,穿沟越岭迅如风。

书史兵策懒读诵,下山打猎抒气度。

院子里的乐器声却又变了,不再是乱乱一团,而是开端一板一眼地合奏,想来乐手们都已筹办好了,奏奏幕前曲,尝尝曲牌。

田冬儿细想哪样叫靠近?不由望着两支红烛,羞红了脸。

陈学海揣摩,这里本是秦地,秦人彪悍风格到底短长。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后辈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官方歌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