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85章 北城局势略不稳[第1页/共2页]

“启禀大王,此事与臣无关,皆是吴苪一报酬之,其有称王称帝之心,吾只愿尽忠大王,不敢有异心啊!”

张良只是点头,“事已至此,此番挽救足矣,何来他言。”刘邦遂不在多问,即命曹参卢绾出兵五千,抗秦防吴!

这会儿张良正在品茶读书,见刘邦仓促前来,便知吴苪的事情已经被其晓得,然张良故作茫然道:“大王来此,所谓何事耶?”

后又数语,刘邦看罢略微感喟一声,命常侍在殿内朗读,读毕,刘邦当真道:“事已至此,为之何如?”

刘邦神采蓦地当真,有些皱眉地问道:“此言未免有些过分,但若吴苪有异心,本王过分失算也,熊奎,汝且实说,不然纵为贵族,亦可诛杀!”

吴苪在旁,当即出列道:“两位不必这般,某乃义帝之臣,今义帝骸骨尚在郴县,怎容秦人随便踩踏,大王已备好兵马,马上便前去衡山互助!不必忧心!”

萧何刚明白这一点,当即带着两名随畴前去熊大夫府内,非常客气地将其请到皋城长乐宫前殿内,刘邦正欲用膳,见萧何带着熊奎前来,不免有些惊奇。

“臣等感激不尽!不知大王何时出兵,非臣等祈求,实乃时不我待也!”使者再三恳求道。

萧何有些不解道:“此言何意,本无猛虎,何来归山之说也?”

汉王略微摆手,常侍便将帛书递到刘邦手中,其言曰:“衡山王共尉拜九江汉王别来无恙,自从父薨,衡山劣寡,无人发问,本欲相安各国,何如秦自恃恒强,数日调拨,未见其功,反见其蛮,今多承司马氏,方使得衡山自保,茕茕朝夕。”

刘邦则是在等,兵马已经筹办充沛,只是没有出兵罢了,公然不出九江所料,共尉的使者不过三日便来到皋城当中。

两位使者早已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刘邦在被骗即摆手道:“汝等莫要这般,本王出兵互助便是,吾与共敖乃老友也,岂能不助其子也。”

赶紧绕道来到萧何面前,有些不悦地说道:“萧何,本王觉得汝乃谦谦君子,何至于行此事也,熊大夫乃先帝旧臣,又是皇室中人,捆绑至此,未免无礼,还不快快松绑,本王不予究查,若还是这般,本王便遣你回P县。”

“且如先生言,本王这就去办!不知另有其他奇策否?”刘邦再次低声道。

两位使者听闻此言,方才止住泪水,非常当真地说道:“且如君言,行事便可。”

熊奎在家本来就对吴苪的事情耿耿于怀,今又被萧何捆绑到殿前,加上刘邦这么扣问,早就吓破了胆,当即低头点头畏畏缩缩。

“吴苪怀有贰心,率我五千人马,欲以衡山为流派,为之何如?还请先生教我。”刘邦非常孔殷地问道。

“衡山诸城当中,重中之重者乃是郴县城,虽说为县,占有首要职位,北城乃是防备要塞,如此还需多言乎,今吴苪带兵前去郴县,以共尉之年幼,定被吴苪玩弄于手掌当中,如若不信吴苪之心机,可将熊奎请出,此人与吴苪皆是先帝旧臣,且来往甚是密切,问其启事,诸多事理,天然明白,若不派兵管束吴苪,待其羽翼饱满,必成一祸,大王不听,遗患无穷也!”

“先父创业未半,留千里之地与子,吾前后所恐,唯有秦强,今之始料未及,亦是小子之失误,汉王与父同事楚地,理为同僚,情为同亲,况衡山乃九江流派,唇亡齿寒,汉王当自知也,不为情面亦可为边陲安宁也。”

而皋城相国府中,张良与萧何对坐,神采略显焦灼,张良端着一杯温茶,似偶然品茶,沉吟很久道:“大王放虎归山矣。”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