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感官误区1[第2页/共2页]
集会室大屏幕上,播放着现场拍摄取证的一系列照片,从弹道陈迹追溯、复原案发时的环境。
报案人宣称:从车子的前挡风玻璃往车内看,看到车里死了人,另有小我大衣口袋揣着枪支,半截枪柄露在内里。带着凶器,报案人思疑杀人嫌犯还在车上。
“监控画面闪过两次,一次是车辆驶到了深南大道214路段,一次是两声枪响以后……”
法医对伤情鉴定,也出具了一份陈述:“嫌犯头部受伤,钝器击打而至。”大屏幕上呈现的那部手机,装在证物袋里,手机屏碎裂,沾有血迹,“死者冯某手机上汇集的血液样本,经刑侦尝试中间DNA比对,系嫌犯陈某的血液,手机的破坏程度,及嫌犯伤情鉴定,与现场勘查的结论分歧。”
直到一王谢路洁净工在凌晨打扫这个路段时,发明这辆车子,车门裂缝处,滴落的红色液体,让她起了狐疑,靠近车窗细心看,镜头里的洁净工俄然发展着跌坐在地上,大呼起来,引来四周的环卫工人,立即拨打了110。
“也就是说,死者冯某中枪前,曾用手机击打过嫌犯陈某的头部。”
拷贝在挪动盘的数据质料,显现在电脑屏幕上,车上枪击案事发路段的门路监控,反复播放,梁剑几次旁观,慢进、快进、定格、放大,研判好久,发明两处疑点。
梁剑回到办公桌前,靠坐在椅子上,抬手揉了揉眉心,打起精力,重新翻出作为证物带回警局的那几盘监控录相。
M19最新式手枪。
凌晨1点11分,车内传出第一声枪响,在沉寂无人的路边,枪声听来更加清楚,而后,第二声枪响,中间间隔仅为一分多钟。
而后,监控录接踵续反应事发路段的环境:车上产生枪击案后,足有三个多小时,那辆车子一向停在路边,车上没有任何人下来,在此期间也没有任何人进入这辆车子。从始至终,车上都只要那三小我:两个受害者,一个嫌犯。
从监控中,看完那辆车全部行驶轨迹后,没有再点看交际平台上、所谓的路人神探那些千奇百怪的推理谈吐,梁剑坐在椅子上,深思。
24点21分,他一小我慢吞吞走在邻水西路,中间还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看马路劈面的一对母子。
留有弹孔的驾驶座座椅靠背、司机田某的法医解剖照片,一一播放在屏幕上,鉴识专家正在复原全部案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