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抢救大明朝》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又要入狼窝了!(求收藏,求推荐)[第2页/共2页]

崇祯天子的面孔上顿时就闪过一丝欣喜,脱口而道:“好!冯元飏、曹友义果是忠臣啊!”

本来故乡在陕西蒲州的原毓宗,因为亲妈雷氏被李自成所获,早就在暗中归顺了大顺,许为内应了。他本来是个不大抵紧的内应,在大顺横扫天下的时候,底子是不起眼的存在。但是一桩谁都没有想到的大功,竟然就砸到了原毓宗等人的头上。

现在军户轨制早就名存实亡,不过还是有很多百户、千户家祖活着袭的地盘被骗了土豪。张百户一族就是如许的土豪!暮年天下承平的时候,他们家因为占了运河沿岸的天时,但是畅旺发财了好些个年初。家内里还出了很多举人、秀才,算得上天津卫稀有的士大夫之门。

几百关宁吴家的“夷丁突骑”明天傍晚就入了城。而曹化淳也不得不带着两千多曹氏家兵跟着朱慈烺去迎驾。到了二十四日丑时,朱慈烺带领的流亡大队终究达到。王庆坨曹家就算完整上了朱慈烺的贼船,就只能跟着走了……是大富大贵,还是满门被灭,都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他们不是要去光复张家堡,而是要去张家堡拜见大顺天兵的大将郝摇旗!

赌输了……就是灭族!

以是军户的中高层和士大夫底子就是一群人,也不存在军籍进士低民籍进士一等的事情。

就在城上的曹家人被由远而近的骑士给惊得心都吊起来的时候,已经有十余骑飞奔到了城外。并不是白帽青衣的大顺军,而是穿戴鸳鸯战袄的明军。

除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军籍进士外,中上层军户还耐久把持了明朝的武职。能够说是文武通吃,世袭和科举兼顾。他们才是大明统治最大的受益群体……说他们是支撑大明天下的中坚也不为过。

不过张家毕竟是世袭的百户,即便弃武习文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墨客。张宗保和张宗义两兄弟,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年纪,都还能纵马疾走。

如果这十数万家军户仍然有洪武年间老祖宗的战役力,哪儿有甚么流寇,有甚么东虏?早就给剁成肉泥了!

曹化淳的宅子现在被崇祯天子、周皇后、张太后、李选侍,另有几个崇祯的妃嫔占用了。算是圣上驻跸之处!曹化淳也重新上了岗,又穿上了大寺人的蟒袍,来交常常的筹措。

“陛下,陛下,大喜啊,天津巡抚冯元飏和天津总镇曹友义带兵迎驾来了!”

赌赢了,曹氏一家到了江南就是第一等的勋贵!

正喝到气闷非常的时候,短促的脚步声俄然就从内里传来了,来的还不是一小我!

张家堡这边的百户张宗保当然也没祖宗砍人的本领了,他固然有个百户世职,但实际上是个文人。在秉承祖上传下的世职前还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写得一手好诗,在天津卫的士林当中也小驰名誉。

抢先一骑到了城下,大声发喊道:“俺是天津曹总镇的仆人,奉总镇将令来此,请曹公公家的管事搭话!”

这是一座曾经繁华的大镇,镇子四周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城墙以内有七八条纵横交叉的街巷。沿街的屋子都斥地出了铺子,是前铺后宅的格式。看这些铺子的大小,就晓得镇子曾经有过的繁华。不过现在繁华早就不在了,大部分的铺子都关张好些年了。曾经在这里做买卖的贩子,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迁去了潞河西岸的王庆坨。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