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抢救大明朝》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71章 李跑跑[第2页/共3页]

甚么?李自成不大信赖,襄京府百姓都成了老营兵的耕户还能安乐?

李自成浓眉深皱,仿佛在苦苦思考,统统人都看着他,过了半晌,才听他说:“全伙退往湖广,再许图江南如何?”

“皇爷,”宋献策道,“自古取江南者,多是自上游、中游,顺水而下,构成破竹之势。我朝欲图江南,就必须在襄京打造战船,练习海军,积二三年之力,才气一鼓而荡......在这二三年间,长安府可不能丢了,要不然鞑虏尽力攻打襄京,我等就再无安身之地了。”

宋献策也慌了神,连数手指头都忘了,“皇,皇爷......我们又上了王永吉、姜瓖的当了!”

和十几年前的那场远征比拟,此次阿济格批示的远征,实在算不了甚么。但是对于从没有塞外作战经历的大顺军来讲,阿济格对榆林的进犯,倒是大大出乎了预感。乃至于威远堡遭到清军攻打的动静传到李自成的潼关行宫时,大顺军的高层,全都堕入了震惊。

但是威远堡和榆林城的抵当,还是迟滞了阿济格的法度——因为带兵打来的是阿济格,不是多铎。后者用兵大胆而果断,而阿济格则偏谨慎。在拿下威远堡,并转用兵力围困榆林城之前,他不敢大肆南下,是以就给了李自成调剂布署的时候。

如果阿济格几个月都拿不下大同,那么他一样拿李自成的长安没体例。

李自成也有点踌躇,看了眼宋献策,大智囊道:“皇爷,大顺另有襄京府,那边也是都城啊!并且亳侯和二智囊在襄京运营的不错,民气归附,百姓安乐。”

“那就撤兵回防长安!”田见秀建议道,“皇爷,丞相这些日子在长安府的乡间征了三十万石粮食,都送到了长安城内......并且这些日子长安城内的百姓跑了很多,我们只要回军戍守,再把我们本身的家眷送去襄京,或许就能凭着长安坚城把清军熬退了。”

“不能饶了他们!”

明朝的西安府城的城墙也是非常坚毅的——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喜好修墙,当时候国度也有赋税,也能动员民伕,以是能修的处所都给修了。西安又是秦王府的地点,一度还是大明都城的候选,以是城墙修得非常坚毅。厥后隆庆年间又加固了一次,用青砖包了夯土。到孙传庭当了秦督再次加固,已经到了固若金汤的境地,城防毫不在大同府之下。

呈现在威远堡长城外的是阿济格带领的清军!他们是一个月前从大同城下撤退的。不过并没有返回北京去制造小鞑子,而是在大同府长城以北的草原上休整了十几天,在和多尔衮集结来的土默特摆布两旗的蒙古兵会师后,一同西进到了榆林镇边墙外的河套草原上的。

“对对!”李自成真是火大了,神采乌青,咬着牙齿,“额又上了他们的当......他们清楚是勾搭鞑子的奸贼!”

李自成眉头皱着:“只怕拖延日久,朱贼太子在江南的根底扎稳了。”

行宫大殿之上,一片喊打喊杀,一群大顺军的将军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杀去大同府成果了王永吉和姜瓖。

“怎,怎会如此?”方才观察完安然无事的火线,返回行宫的李自成大惊道,“不是说鞑虏在大同府败了吗?怎会又去了榆林?大智囊,你给额说说,到底是如何回事儿?”

“皇爷,”宋献策又道,“不如先把家眷转移去襄京,然后再看环境决定守不守长安城吧!”

他们的人数很多,八旗加上汉军加上土默特的游牧蒙古(不属于八旗蒙古),总兵力有四五万之众。沿途的补给,都由土默特摆布两旗供应——土默特的马队是摈除着牛羊来和阿济格汇合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