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与谁共江南?[第1页/共3页]
“未几啊!”郑芝龙笑道,“东南的地盘都是一年两季,抹平丰年荒年上田下田,再扣了种粮,所得的均数如何都有一石半百米吧?再少那就是偷懒了......一石半交五斗,还余下一石米。要租我家的田,交那么点租子可不可!”
光是这4200多万亩地盘上的耕户就不下200万户了......佃租条约一签,这200万户就置于军屯所的庇护之下了。
要不然如何占?直接把军田、官田划到私家名下做出地契?那是不可的,鱼鳞账册上如何做?
郑森道:“儿子上归去舟山时曾路过上海,发明那边有一条既深又宽的吴淞江注入长江入海之口。不管长江口有多大的风波,吴淞江内都风平浪静。并且吴淞江两岸地形开阔平坦,水网纵横,吴淞江的另一头又通往姑苏,流入运河......真的是得天独厚啊!一旦开埠,十年以内就会超越安平,成为天下第一港!如果以天下第一港为依托,朝廷说不定能办起能够纵横七海的海军。”
钱谦益道:“上田收七斗米,中田收五斗米,下田收三斗米......均匀一下,约莫就是五斗米。
此时现在,月明星稀,晴和无风,秦淮河两岸,恰是灯火灿烂时。三庙门内泉国公府的天井之间,花厅以内,郑芝龙一身儒衫,踞坐席上,问出的倒是这么一句话。
可题目是东南这边另有很多士大夫“租”了军田和官田,然后一粒米都不交上去的......所谓的“侵犯”,实在就是以租种的名义停止的。
如果四千二百多万亩都能照着这个标准收取,那么统共就能收到2100多万石白米。此中的一成用于各级军屯卫、军屯所的开消,一成用于运输费,其他都上缴大元帅府......差未几就是1600多万石吧。”
“地盘有五千余万亩了......”钱谦益苦笑道,“此中三千五百多万亩是从金陵勋贵、勋臣那边抄没来的。余下的则来自四个两淮盐总和淮安、扬州、凤阳、应天、镇江、滁州、和州、太划一州府的军屯官田清算。
现在另有些东林党人想和朱家共东南,看着吧......等东林大会开起来,就该晓得谁主谁仆了!”
郑芝龙看着儿子。
郑芝龙眉头皱着,又望了老朋友黄斌卿一眼,黄斌卿笑道:“虎痴的话也有些事理,太子爷的确有手腕......我的那点操船仆人,现在都归了长江海军。起码都能拿五两银子的正饷,加上杂七杂八的赏银,一年总有七八十两,还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此时和他共处一室的,就是号牧斋的钱谦益,字虎痴的黄斌卿,字侯服的前任浙江石浦海军游击张名振,以及郑芝龙的宗子郑森郑大木。
东南的田,只要不是梯田、坡田,一亩产米两石的均数都有。如果租地主家的田,一石米的租子绝对是不会少的。军屯田只收五斗,那绝对是个优惠价。
固然他们不是军籍,但是通过军屯所,朱慈烺还是能够直接从他们中间征募兵丁!而军屯所的权威,也能够让他们免于被其他士绅和官吏剥削。
“给!”
“是未几!”钱谦益道,“他们本来要交的租子,每亩不会少于一石,但是朝廷却得不到几斤米。”
郑芝龙问出这句话,公然换来了张名振的一声嘲笑:“谁能共与之?一夫罢了!起初吴家爷俩还觉得能够朱与吴,共东南......厥后呢?一通分田分钱分娘子,吴家的那点气力,都叫太子爷给吞了!现在谁还认老吴家?也就是吴家的傻丫头真能讨太子爷的欢心。传闻挺着大肚子还能专宠房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