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抗清统一战线[第1页/共3页]
别的,鞑子也在北京四周300里内圈田、占房、投充,把地盘和人丁都分给他们的八旗兵将了......”
。m.
和刘宗敏桀骜的性子分歧,田见秀是个很晓得进退的大将,以是李自成绩让他帮手李过了。
但是李自成没有体例融到资金去弥补免费形式带来的亏空,就只好剥削手底下的兄弟。
现在浅显老营兵的月俸只要戋戋一两银子,底子不敷养家糊口,而军粮只够充饥,想要发财就只能靠掳掠,可李自成恰好又怕抢多了失民气,束缚甚严。
这一次的迂回北伐,能够打出如许的战果,实在是出乎了李过、田见秀的预感。
幸亏这个期间资讯不发财,交通也不便利,要不然也不消打了,李自成部下的老营兵就都去朱慈烺那边投简历了!
在过了一遍火的赵州州衙内里,带着羊外相子的李过,这个时候正和一个老熟人坐在花圃里的石凳子上面发楞。这老熟人是李岩、红娘子的部下凤三,现在有了个大名,上鸣下山,另有了个响铛铛的官身,是大明唐王府长史兼左保护批示使。
哪怕是田见秀、刘宗敏,也都不得独领一军了。
能够独当一面的,除了早就分出去在襄阳带兵的袁宗第,也就是大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和视如己出的孩儿营统领罗虎了。
不过这一次他并不受命唐王而来,而是给李过、田见秀带来了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的亲笔信。
这两人都是比较谨慎的性子,特别是在天津卫和一片石吃了苦头后,更没有了昔日那种横扫八荒的豪气。以是在面对连战连捷的局面时,就变得更加谨慎谨慎了,推动到赵州就再不敢向前了。
比拟圈占了大量旗地的八旗兵和起码能够分到五十亩江南水田的克难新军老兵(新兵要建功或者退役满五年才气授田),现在大顺军老营兵的实际支出,只要人家的非常之一摆布,这另有啥干劲?打下北京前还能谈谈抱负,但是现在还谈个屁?
这个前提,但是相称有吸引力啊!
他的这类做法有点像后代互联网公司的“免费形式”,先用免费形式把市场圈下来,然后再想体例红利。
以是李过、田见秀带领的四万老营兵,实在都是注了水的军队。在一片石战前就入老营的精兵,不过一万四五千。剩下的都是新招募来的壮勇,有些是明军出身,有些是土寇马匪,另有一些干脆就是布衣百姓。是以这支军队的战役力和在一片石同清军、关宁军奋战的老营兵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可皇爷......”田见秀的话开了个头就吞归去了。
大顺军的骨干都是陕人,从北京撤出来后,就开端想家,都想早日回到关中故乡过安生日子去......在陕人看来,潼关、武关一闭,关中就能自成六合了。
......
实在他不说出来,李过也晓得他讲甚么——不就是“皇爷有点妇人之仁”吗?
以赵州桥闻名后代的真定府的属州赵州,已经美满是蓝衣白帽的大顺军的陆地。规律森严的老营兵像大水一样的涌来,清朝方面驻赵州的官员和兵丁连抵当的勇气都没有,就成了望风而逃的“中勇”。不过他们在逃窜之前,却把赵州城给祸害得不轻,先是将城内未几的住民捉刮了一番,在这个大夏季里赶出了赵州城池,全数北上,然后又一把火将城内的房屋尽数烧毁。还美其名曰:坚壁清野。
李过和田见秀当然也不是没有瞥见联明的风险,不过他们现在也没甚么前程了。这场迂回大反攻打到现在,已经有点强弩之末的意义。再往北打,还真想去北都城下走一遭?这回可不能希冀北京群众迎闯王了,因为北都城根基上变成了旗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