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太子不背锅[第2页/共3页]
徐达留下的这所宅邸是国公府,内里的修建是没有半点逾制的,但是二百年来魏国府一向都畅旺发财,直到“南京阉党之乱”前都没有半点的衰弱。以是大宅内的修建大多创新过几次,并且每次创新都会更加都丽堂皇。大功堂也不例外,固然不能和北京皇宫内的殿宇比大小、比气度,但是也比精美、比豪侈,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又对王承恩道,“父皇现在就住在西圃,稍后就安排你去觐见,将袁贵妃、永王和五哥儿的环境和他说了。”
“如此也好,”朱慈烺点点头,“本日就谈这些吧。至于两国的鸿沟如何分,又如何联手抗清,又该如何设立使馆,又要如何互市等等的,我们渐渐再谈。”
而老李则能够“无锅一身轻”,在大明的羽翼下疗摄生息,把抵当清军的任务推给朱慈烺,还能够名正言顺向朱慈烺要钱要粮,趁便再找机遇图谋大明江南的半壁天下。
朱慈烺接着道:“不如就让王承恩护送袁贵妃和本宫的五弟一同返回。至于定王,贵国也应当待之以礼。”
朱慈烺点点头,又道:“王承恩是为了照顾本宫的两个弟弟和庶母才不得已留在贵国的,其忠义之行堪比三国时候的关羽。”
“王承恩恭请太子殿下金安。”
以是招安李自成的事儿,还没开端就已经黄了。
现在到达的是从大同府而来的使者骆修身,他是来棍骗李自成的!
当然了,到达太原的并不是从南京派出的使臣。这年初也没火车,并且中原大地兵荒马乱的,一个使团从南京到太原可没那么快。
朱慈烺又道:“别的,本宫的两位弟弟和庶母袁氏现在还安好吧?”
朱慈烺又道:“不知顺国筹办如何同我大明相处?”
“的确如此。”那官员答道,“夏天的时候还连日下雨,总算缓了缓旱情,本年太原府的小民倒是轻易活了。
顾君恩当然晓得《讨东虏檄》的内容,不过他并不信赖大清会倒孔子的斗。
顾君恩笑道:“千岁爷必然是熟读春秋战国之史的,总该晓得当时各国交际经常常会相互派出人质。既然千岁爷认顺明是兄弟之邦,那么就两位小王爷在长安做客吧。”
......
太原府现在显得非常萧瑟,乃至比大同还不如!
顾君恩和王承恩是在大功坊内最大的一座厅堂——大功堂见到朱慈烺的。
别的,漕运因为兵祸阻断,也让江南的丝棉到不了山西。山西的土布也能有点人买......如果皇爷能好好运营,老百姓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这个......”顾君恩想了想,笑道,“本使不能做主,须得归去请旨。”
“这个......”朱慈烺想了想,道,“我大明是要抗清的!因为清国事蛮夷之邦,殛毙成性,还要毁我名教,废我礼节,掘我孔子、孟子之墓,凡读书习字者,都要抗清到底的!”
“两国能不能联手抗清?”顾君恩又问。
如果现在在朝的是崇祯阿谁背锅天子,也许会中李自成的骗局。可朱慈烺哪是那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主儿?
“本来如此,”骆修身点点头,“总算是让费事的农户得了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