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千山默》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0章 针灸之道艺更深[第1页/共2页]

剩下的时候他不竭地尝试、尽力学习着针灸之法,累了就坐在地上翻阅着炼药房中的藏书。

“天下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万物相生相克也相互循环生生不息,所谓‘毒’者,无处不在,所谓‘药’者,随毒而生。故而,硫磺畏朴硝,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水银畏砒霜,是为相生相克。你且看这满室的药物,又何尝不是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相互依存。故而医术与炼丹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或是受他情感的影响,或是想起了昔日师兄弟们一起学艺的各种,亦或是想起当初本身也如同现在的小师弟普通。

“是,师兄。”

“你可晓得本身错在那里?”

慕容羽不由得脸红起来。

慕容羽细心的打量着面前的铜人,从表面上看这尊针灸铜人由青铜制作而成,身高一米六,铜人的表面由黑漆涂成的经脉连线,经脉线上漫衍着各个穴位,而每个穴位由不知用何物凿穿的小孔标识着。边打量,边不由得脑海中闪现出本身曾经誊写过的《铜人图经》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人体的354个穴位,以及穴位的位置,与面前的铜人相差无几。

何冲浅笑着说道,“小师弟不必惊奇,这处所本就是一方术之士修身之地。早些年间师父行走江湖之时,救过那方士的命,厥后群雄盘据、江湖动乱不堪,方士便将此地赠与师父作以避世所用,是以有些玄门残迹也不敷为奇。今后你便来此处跟我学习如何识药、用药。”接着又是说道,“所谓医者必须晓得辩症识药,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小师弟,这些事理你可明白?”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得倒也风平浪静。

山壁两侧被野生开凿的非常光滑,好像高山,山洞内摆满了各式的木架,架子直抵山洞顶部,有的架子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种册本,有的架子密密麻麻的摆着各种瓶瓶罐罐。很难设想这神乎其技的巨作,到底出自何方崇高。

推开一扇庞大的木门,映入面前的是一个山洞,山洞内豁然开畅别有洞天。山洞高约四十余米,长约五十余米,宽约三十余米,上窄下宽,虽不是很宽广,却也不算小。山洞的顶部依北斗七星格式镶嵌着七颗诺大的夜明珠,辅以日月星斗,鬼斧神工,让人不由得生出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白天之下。

“小师弟,你抄书也有五年不足,书中记录也俱已铭记于心,现在贫乏的便只剩下如何辨穴施针,依病施医,对症施药。《黄帝内经·灵枢》篇曾记录,经脉者,以是能决死生、处百病、调真假,不成不通。后经武学大师加以研习,才有了现在的点穴之术。本日起,为兄便教你如何辨穴识位,施药治病。”说完,不知从那边搬出一尊针灸铜人。

目睹世人纷繁散去,何冲带领着慕容羽来到谷中独一的炼药房。炼药房的位置略微阔别居住区,沿着一条狭小而蜿蜒的小径行进而上,紧紧凭借着山体而建,藏于山体内部。炼药房外怪石林立,奇花异草簇拥。

李凝香每日定时过来给他送饭,陪他闲谈半晌。

“明白了,多谢大师兄。”

“还请师兄教诲。”

“所谓施针主如果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伎俩来实现,应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伎俩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医治疾病的目标。你且记着,施针过程中切不成手抖,速率必然要快、准、狠。凡刺浅深,惊针则止。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出针贵缓,急则多伤。《素问·刺要论》篇有言,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以是扎针前重如果先选好针,切不成自觉施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