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二二章[第1页/共3页]
两人说着话,都察院的回廊处走来三人,打头一个身着飞鱼服,腰带绣春刀,竟是锦衣卫批示同知韦姜。
苏晋不晓得长此以往是荒腔走板越行越远,还是能在寂无火食之处另辟门路。
许元喆已被人从诏狱抬出,安设在镇抚司办事房的一处耳房中。饶是苏晋再有筹办,看到许元喆的一瞬也愣住了。
他昨夜主持都察院事件,本筹算为苏晋在此安排个住处,谁知彼时千头万绪,一时竟没顾得上她,等转头再去找时,人已不见了。
柳朝明回过身去,苏晋不知何时已从值事房出来了。
柳朝明将这绝望之意尽收眼底:“你想要答案?”
他嘴上这么说,内心实则松了一口气。
柳朝明对苏晋上心,赵衍瞧在眼里,朱南羡对苏晋十万分上心,赵衍也瞧在眼里。
苏晋的胸口像堵了一块大石,她在榻前蹲下身,说:“元喆,我晓得,你没有舞弊。”
锦衣卫自设立以来,过手案子无数,虽不说桩桩件件都能拿捏安妥,底下校尉刑讯时出个差池,死个要犯,也是常有的事。
苏晋一愣,垂眸道:“赵大人曲解了,昨夜柳大人说有急案要办,并没歇在值事房,下官也是今夙起家后撞见他返来取卷宗,才晓得他已去了公堂。”
她抿了抿唇,垂眸道:“元喆,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在幼年为本身择一条路,觉得前程无量康庄大道,可走下去才发明迷雾重重不见天日,你会抚心自问你是否错了,但来路茫茫,来路渺渺,已没法找到归程。”
柳朝明不置可否,只问:“是仕子的供状出了题目?”
然后他闭上眼,对着舌根狠狠咬了下去,拼尽满身力量说了他此生此世最后一句话——
“就如何了?”
韦姜见了柳朝明,抢先拱手一拜:“柳大人,敢问京师衙门的苏知事可在都察院受审?可否借去镇抚司半日?”
韦姜眸色亦是暗淡,他犹疑了一下,倒是道:“这……下官做不了主,要叨教过圣上。”
他转过甚,蓦地对苏晋一笑:“来世不做读书人。”
韦姜摇了点头:“也不是,那边头有一名仕子,说必然要见了苏知事才肯画押,但结案期近,我部下的人没个轻重,就——”
送药的内侍也找到了,人在水塘子里,捞上来时,身材已泡得肿胀。
这回却煞有介事地来请苏晋“好言相劝”,约莫是龙座上那位有唆使,要活着招认。
他转回脸,盯着屋梁道:“他们都不信我。”
柳朝明回身折往宫楼另一方向:“我带你去找。”
苏晋几近要认不出他。
许元喆顿了一顿,像是在与苏晋说,又像是在自说自话,“我是庶出,生来是非腿,父亲不喜,亲娘过世得早,兄弟姊妹多数瞧不起我,只要阿婆对我好。当时候我就想啊,我必然要争气,要念好书,今后不说中进士,哪怕能中一个秀才举子,我也要带阿婆分开阿谁家。
柳朝明吃了口茶:“没甚么急案,诓他的。”见赵衍惊奇,补了句,“不然他如何会放心在此处歇了。”
只是在她决定踏上宦途的那一刻起,茫茫前路已不成曲调,柳朝明这一问,就像有人俄然拿着竹片为她调好音,拨正弦,说这一曲如是该当奏下去。
苏晋点了点头。
苏晋只能握紧他的手。
恍恍当中,只能听到无边的雨声,与柳朝明那句“苏时雨,你可愿来都察院,今后跟着本官,做一名拨乱归正,守心如一的御史”。
“每回发榜,都是我最欢畅的时候,桂榜,杏榜,传胪。我至今都记得,传胪那天,唱官把我的名字唱了三次,说我是进士落第,一甲探花,我真是欢畅啊,我想我寒窗十年,风檐寸晷,统统尽力总算没有付之东流。可事到现在,我发明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