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讨虏校尉[第2页/共2页]
素利之名,他们也曾传闻过,乃是东部鲜卑大人,依托着东部鲜卑的强大气力,与和连这个鲜卑单于分庭抗礼。
仍旧在茫茫草原之上行军,诡计同苏烈联络上。
此时可不比董卓乱政以后,将军满地走,校尉不如狗。
“又讨虏校尉高信,领兵在外,允其自招兵马,自成一军,允其便宜行事!”
想到此中好处,群臣皆呼天子圣明。
不出众臣料想,刘宏下旨道:“乌桓校尉宗员,屡战无功,罚奉三月,允其带罪建功。”
而讨虏校尉,虽是杂号校尉,食千石,却也算得上是汉军当中顶尖的一部分了。又允其自招兵马,便宜行事,传其功劳于全军,增其威势,就是在明摆着奉告众臣:“这小子老子要重点培养了,招子都放亮点!”
幸亏他袁氏权势不菲,群臣当中也有很多人支撑,更有中立官员讨情,以临阵换帅不祥为由,临时保住了宗员。
但袁隗的一番说法,连他本身都听不下去,更不提刘宏了。
而那高信,也将是以名扬天下。
骂完了的刘宏仿佛不过瘾,又将手中绢布朝着袁隗扔了畴昔,并问道:“袁太常,你有何话说?”
方才获得动静的和连达喝了坛酒庆贺了一番,还在感喟汉报酬甚么没有直接杀了素利这个烦人的渣滓。
但跟着传言传得越广,高信屠尽拓拔部的凶名也在士卒之间传播。
不一会儿,刘宏便一脸肝火地将那绢布拍在桌上,道:“尚书台拟旨,宗员作战倒霉,有负圣恩,革去其乌桓校尉之职,押其回京受审。由幽州刺史刘虞暂代其职,总督兵马!”
见刘宏好此气恼,时任少府令的大儒杨赐从速出列,道:“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望陛下谨慎行事。”
远在草原之上的高信都不知,朝堂之上,因本身的一封军报,竟让那权势通天的袁氏忌恨上了。
虽是惊鄂于刘宏的大手笔,但众臣想了想,眼下也唯有如此,才是上上之选。
但世人都晓得,经此一事,宗员在天子心中将毫无职位。
刘宏的封赏一下,群臣哗然,这封赏,不成谓不重。
这么一想,封一个杂号校尉,调换战事胜利,也不是太大的支出啊!
虽一开端闻声这个动静时,他和连也欢畅了一把,素利那长季子逢此大败,必定会萎上一陈子,何况一千战兵陨落,也极大地消弱了素利的权势。
事到现在,说甚么都没甚么用,只能通过举高高信的才气来为宗员辩白了。
一时之可,军心混乱,士气降落。
“司马高信,挞伐鲜卑有功,授讨虏校尉,食千旦,赏蜀锦百匹,金十万,其麾下义勇,录入边军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