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第2页/共2页]
“呵呵,各位大人啊,实在话呢也不能这么说,以老朽之见,崔文卿的建言还是有着必然可取之处。”
“那里冒出来一个老不死的,去去去,你懂甚么国事?”
“哈哈,王大人此言甚对,年青小儿安知国事,自当以狗头铡正法。”
“对,山野匹夫安设国度大事,一边风凉去。”
接下来的韩琦,则是看了崔文卿一眼,紧接着一身显而易听的冷哼,拂袖而去。
大齐实施“二府三司制”,两府便是政事堂和枢密院,一管民政一管军政,因枢密院位于皇城东面,政事堂位于皇城西面,故称之为东府和西府。
……
六位宰相,本日十足前来无一缺席。
便在这时候,突闻人群一阵悄悄鼓噪,却又很快停歇变得非常温馨,崔文卿和苏轼抬眼望去,却见是宰相们到了。
见此,崔文卿苦笑点头,对着一旁的苏轼低声道:“看来,本日我还真是众矢之的啊!”
而司马光则和蔡道贵正在边走边低声扳谈,仿佛对站在中间的崔文卿视而不见。
人言杨文广极其护短,本日一见果然不凡。
杨文广对劲的点点头,伸出熟行重重拍了拍他的肩头,回身走了。
此际,风雨渐收,东方天涯终究暴露了曙光。
“就是那小我啊,崔文卿?呵,黄口小儿罢了,也敢向官家建言?”
本日韩琦神采阴沉,神情冷厉,光这架式就足可让身边这些寒藐小官们望而生畏。
崔文卿是在思忖待会大朝会有能够呈现的环境和或许要面对的应战,没故意机扳谈罢了。
而崔文卿和苏轼也并肩站在道旁,目送六位相公过往。
众大臣天然不敢反对宰相们进步的门路,自发让出了一条甬道摆列两边,供宰相们颠末。
望着隆隆敞开的城门崔文卿长叹了一声,对着苏轼道:“苏兄,我们走吧!”
待到宰相们的背影消逝不见,入城宫门业已翻开。
“咦,终究冒出一个支撑者。”故作目不斜视的崔文卿心头暗喜,却也不便去看那支撑者是谁。
想想也对,插手大朝会的官员不但包含七品以上的京官,那些在京的处所官员也会应邀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