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对子(四)[第2页/共3页]
李万庆闻言不语,顾视贺锦、蔺养成、刘希尧,也均自沉默。虽一时瞧不透这四民气机,但李延朗内心清楚,侯大贵这一答,毫无疑问可谓上佳。
“各为其主......”常国安喃喃将这四个字又说了一遍,声音一振,边点头边道,“当时各为其主,这时一样各为其主。常某既为罗大掌盘效力,就免不得与诸位说些不镇静的话。大掌盘子曾定下端方,严禁各部擅自交友官府世人,一经查明,严惩不赦。”神采一凝,“赵营现在已是朝廷敕封的援虎帐,这两位更是当中重将权贵,贺兄你们抛下成本营不顾,来这荒郊野岭私会,仿佛有所不当吧。”
常国安笑笑道:“左金王说话还是客气。”转目瞅见侯大贵与李延朗,故作惊奇,“咦”了一声道,“这二位却面熟。难不成绩是传言中北面来的高朋?”
常国安点头道:“今时分歧往昔,统统需以罗大掌盘马首是瞻。我此来,没有其他意义,既然话旧,我家罗大掌盘最是好客,几位以及北面的两位朋友尽可都去成本营大帐内好好议论。”说着,将刀往桌上一放,一时候,部下兵士将贺锦、侯大贵等人包抄了个严严实实。
贺锦干巴巴道:“那可不敢当。常兄是罗大掌盘子面前的红人,俺们可攀附不起。”他但觉本日凶多吉少,横下心后只想着就算死也要死的硬挺,话语间已然带起些火药味。
李万庆当即接过话茬,食指轻刮颊边胡渣道:“人言道‘道分歧不相为谋’,我等与赵兄弟投机,本意是戮力同心,不肯分道扬镳,但若以官贼身份悠长来去,必将倒霉于贵营,也于我等无益。以是实际之题目便是,我等与贵营要建立安定联络,只能或同而为贼,或......”话到这里,抿上了嘴。
据报常国安此次带来的人马在五百以上,一看就是有备而来。而山神庙高低贺锦四人随行保护的兵士不敷五十人,众寡差异,若硬拼必败无疑。
“当年各为其主,虽有争斗,但大抵在公不在私。我家主公常常提到川中经历,赞誉最多的还是常兄你的军队。”侯大贵不愧见惯风波之人,两句出口,面色转白为红,气味一样均匀如初。
赵营第一次入川,与当时川中棒贼渠首“争天王”袁韬交攻,常国安当时作为袁韬麾下大将,也曾与赵营苦战。但终因败北与袁韬起了龃龉,厥后不堪猜忌独自出川了,接着流转多处,最后归于“曹操”罗汝才一派。非论赵营与常国安的旧怨,或者现在贺锦等人与罗汝才的对峙,常国安的不期而至想必来者不善。
侯大贵见贺锦等人拔刀意欲冒死突围,乃劝道:“常国安想必早有了瓮中捉鳖的筹算,我等徒斗无益,不如稳下来,先与他聊聊,随即对付。”
李万庆说道:“侯兄位高权重,说出来的话自是重如令媛。我看张献忠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东山复兴是必定的事。既然如此,那么贵营届时是否也要遥相照应?”话锋一转,又回到了赵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