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招安(四)[第5页/共5页]
第三,银矿。不过此后果不晓得大阜山的银脉,以是何可畏的设法是从枣阳县现有的两个银矿里尽量掺一脚。
第四,行商。这里首要指的就是四川沿口镇的孔庆年。当初赵营帮手孔庆年灭了其他几家合作敌手,有此契机,孔庆年必当在这段真空期间尽力以赴,将孔家的买卖尽量放开。赵当世现阶段还不筹算找他,毕竟对方也是“百废待兴”,总得留些时候让他生长清算。但今后筹算根基是以孔家为中转,获得川、滇的米与火器等等军资用物。滇米之便宜,从徐弘祖所言“其地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可见一斑;而滇中又有交铳非常闻名,西南狼兵善于用交铳,“精擅鸟铳,百发不失一”,也是弥补赵营火器一个可选的来源。
这么一来,赵当世算是明白了这左思礼的来意,十有八九是左良玉看上了大阜山的这处银矿,想插一手捞些好处。
左思礼答道:“左帅本人便是当是一等一的人物。他既有此格式,见人见事自不会像那些坐井观天之辈。”说到这里,声音一振道,“以左帅高见,此三分,两分在于流寇,一分在于关外。”紧接着持续补一句,“但是现下大人已然弃暗投明,贵为我天朝重将,那么论豪杰豪杰,我大明可占八分,流寇、关外各占其一罢了。”
赵当世边听边想:“这左思礼说得好听,可剥茧抽丝不过是左良玉忧愁我进驻鹿头店独吞了大阜山银矿的好处,才派这左思礼来提个醒。”但是,想到这里,不由震惊了他这几日一向在思虑的一件事。他为了这件事,前前后后与昌则玉、侯大贵等营中文武商谈不下十次,至今尚未能定计。左思礼此来,正有不谋而合之意。
先说“节流”,颠末营中各派狠恶的会商后,赵当世终究点头定论,一万两千人,毫不是现在赵营能支撑得起的常备军数量。就看左良玉,那般财路广进,手中捏着的也不过五千来人,一如当初四川总兵侯良柱,把控了几近统统的川陕通路,兵也多不过五千。这当然一方面是怕人数过量引发朝廷猜忌,另一方面也实在是疲于养兵的承担以及练兵的压力。
起首,这时节非论那些整日价苍惶度日、饱一顿饥一顿的流寇,单论明廷浅显野战官军的均匀薪资程度,大略可视作日银三分加日米一升五合,如果马军则分外要加日银二分、日草一束、日豆三升等等。
赵当世还质疑这预算的精确性,何可畏拿出册簿一项一项对给他看,他方才接管实际。
当时夜色已浓,但室内灯火透明,亮如白天。姗姗而来的左思礼显出几分讪色,搓动手道:“小人但怕白白天语态多有冲犯,令大人不喜,此前实是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