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蚍蜉传》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1招安(三)[第2页/共4页]

“熊文灿之短视不知兵,是我之幸。”初度踏上枣阳地盘,策马扬鞭在鹿头店的松林外的赵当世曾不由喟叹。

熊文灿以襄阳坚城为隔断,将赵营与西营分开安设,并将二营同时置于河南、湖广订交的军事缓冲区本来确是一快意算盘。但他毕竟新来乍到,不但对豫、楚的局势并无透辟见地,对其间的山川地貌也贫乏体味,赵营方得以借此“东风”,安安稳稳地进驻到了最具计谋意义的地段。

昌则玉轻吐口气道:“主公放心,这左思礼是聪明人。岂不闻‘交浅却言深,必有后图’。他若不肯与主公交友,装聋作哑便可,开端又何必画蛇添足透露本身来自‘许州’、运营‘倾银店’、‘找苏大人办些小事’等等诸多细节?他之以是这么说,清楚为的就是让主公留上心。”旋即道,“部属觉得,他当下虽走,实非真走,恰是以退为进,迟早必还会找上门来。”

但并非统统人都与熊文灿普通浑噩。左良玉就是个明白人。

昌则玉神采一正道:“非也,主公天纵英才,那个见了能不倾慕佩服?只是方才主公心中所思全在‘左良玉’三个字上,太也急于求成,是以顾此失彼,忽视了好些细节。”

持续细看,很明显,南阳、襄阳为南阳盆地高低两端,是这片地区的核心关键,皆素称雄关重镇。这二者本属同一地缘,却因元明推行“分省而治”、“江山相制”之战略而分裂。虽是如此,但在用兵者眼中,它们密不成分,从不成伶仃视之。

当下在外求见的首要有三人:鹿头店巡检司巡检苏照、枣阳县典吏褚犀地和一名姓左的贩子。

几人略微酬酢,总之离不开热烈欢迎赵当世、为赵营拂尘洗尘的巴结。这些废话套话没甚么营养,但倒是交友前必不成少的礼节。赵当世早已深谙此道,顺着三人的话说了几句,又不失时机开两个打趣,说话的氛围立即变得轻松热络起来。

赵当世更存眷的,倒是阿谁姓左的贩子。褚犀地与苏照与他同时入内,但是走在最前的反而是无官无衔的他,可知此人背后定然分歧凡响。

龙兴之地天然是个好彩头,可赵当世对驻军枣阳最对劲之处,却在于此县位置的关头。

苏照忙不迭回道:“赵大人此言差矣。逢此乱世,兵器横行无眼,我地小而僻陋孱羸,恰是朝不保夕、惶惑不成整天的时节。现在贵军到来,神威广震群宵,便似给我等安了一个护身符,我等从今今后终能高枕无忧、丰衣足食。是以若论起来,贵军到来,实我等之幸才是!”

地处襄阳府东北面的枣阳县申明颇显,汉光武帝刘秀即出世此地,有着“龙飞白水,松子神陂”之佳誉。赵营进驻此县鞍马未顿,赵当世就先去刘秀故里寻访了一阵,按侯大贵的话说就是“沾沾龙气”。

此平原纵横周遭、覆盖广巨,若详确再分,在南是广袤无垠的“汉江平原”,在北则是一样沃野千里的“南阳盆地”。进而再看这南阳盆地,可谓关中、汉中、中原及湖北的交通流派。其向西沿汉水溯干流而上可至汉中;西北走武关可进关中;由襄阳沿汉水则可达两湖;若从淅川河谷可抵伊洛河谷;且东面山地缺漏甚多,也能渗入中原要地。

明朝巡检司始设于洪武年间,朱元璋言:“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用以帮手州县捉捕盗贼、看防关津、稽查路人等等,权柄颇杂。鹿头店是交通要地,故而即便弘治朝后各地巡检司大量裁撤,鹿头店巡检司却未受影响。司中现辖有弓手近百,巡检苏照也是以是本地最具话语权的人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