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蚍蜉传》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1督师(三)[第2页/共3页]

“古来大将,多有因功滋骄者,不能抖擞活力,克保今名于不坠。本官每读史至此,免不了掩卷感喟。今上圣德,明察秋毫。国事蜩螗,值此用人之际,能者必得用得赏、愚者必有罪有罚。二位都是国之栋梁,甚得圣上嘉许,只要持续勤心鼓励,以圣上之天纵贤明,自有擢赏。”杨嗣昌眼睑下垂,缓缓说道。

杨嗣昌号召两句,问道:“二位用膳了吗?”

那人自报姓名时赵当世听到,乃分巡荆南道道臣陶崇道。他所说“杨督师一言”实在包含了两件事,一件是两年前尚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为弹压流寇提出增派“剿饷”的事。现在又添“练饷”,三饷之二都出自他口,加在一起相称于每年要向百姓多分摊一千多万两银钱,是以“致全百姓穷财尽”、“民不聊生”。若真对剿贼无益还罢了,一旦施而无用,便是千秋罪恶。

说完这些,已经邻近中午,赵当世听到陈洪范被腰带紧紧勒着的肚子已经咕咕叫喊了起来,杨嗣昌这时道:“圣意,张献忠罪大,必诛。罗汝才以下,返正可赦。”一抬手,承启官开端大声宣读谕告。

站在二人不远的一中年文官忽而低头感喟:“使相一言而致天下万民磨难,虽名为剿贼,然殛毙百姓尤过于流贼,只怕有损阴德阳寿。”

当下有个小厮来引,二人跟着他转过大堂,先穿一院,而后经一月门至一座明三暗五的厅堂,堂前悬有朱漆匾额,上有“节堂”二字。小厮掀起堂口猩红缎镶黑边的夹板帘,赵当世与陈洪范迈上石阶,探身而入,对身前站着的一人施礼道:“拜见使相!”

统统文武官员异口同声道:“谨遵使相军令!”

楠木桌案两侧各立屏风,两扇屏风之下,楚豫等地来会文武寂然分站。承启官走到白虎堂前高呼一声,从堂内到堂外,统统侍卫一时候都开端收回意味威武的吼声。吼声很低,但会聚在一起绵长而又厚重,震民气扉,更显巍然庄严。

赵当世一怔,抱拳道:“谢使相语!”

“未曾。使相未歇,我等有何脸孔先享午膳。”

陈洪范悻悻点头,敛声不语。

杨嗣昌朝北方高高拱手道:“士为知己者死,为圣上分忧,本官无怨无悔。”

杨嗣昌对合座激奋的场面很对劲,捻须浅笑点头,环顾了好一阵,才依依不舍地开口:“陕豫贼寇,流毒已有十余年,屡镇不断,实因报酬不当,必须改弦更张。”说着,双袖一振,“本官来前,已与圣上议定,增练饷,并合剿饷、练饷及补缺额饷共五百五十万两专供督门。在此之上,会数省兵马二十万剿贼,需求胜利!”

不料肩膀刚斜,杨嗣昌却将他叫住:“赵总兵。”

杨嗣昌再咳清嗓,在此等沉寂的环境下,咳嗽声听着都格外清脆。

陶崇道冷静说完,脸上悒悒不乐。

赵当世侧边身影一动,陈洪范早已经移步出列,便亦立即与襄阳城守城游击黎安民一道,跟了上去。他们的职责都涵盖襄阳府城的防备,杨嗣昌既要新设副将,多多极少也与他们的事情内容有交集,是以出声道是。

方孔炤回声道:“督门依襄府为底子,浚城外三濠,造机桥立横桓以启闭。每门设一副总兵,公牍出入讥诃验问。”

等统统人参拜完,已是一刻钟后。承启官前跨,拉长音道:“贺朔——”

赵当世与陈洪范对视一眼,叹道:“使相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实乃我等表率!”

所谓“贺朔”即逢每月月朔贯天子施礼致贺之举。赵当世、陈洪范一班湖广空中的白叟天高天子远,自无此端方,但杨嗣昌是崇祯帝亲信,代天子督军,从都城来怎能少了这一步调。眼下崇祯帝虽在数千里外,但在杨嗣昌的带领下,全部文武官员一齐向北行贺朔礼,连拜四次方罢。随后,杨嗣昌回落椅上,承启官再呼一声,军乐立停。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