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佛跳墙[第1页/共2页]
“那好,朕本日恰好有件事,便考考你。”
“不说了,让朕也尝尝这能让佛都跳墙的肉汤到底是何滋味。”李世民迫不及待的端起结案上长孙无垢的玉碗,浅尝了一口。
转过殿角,公然瞥见一群穿红着绿的嫔妃们,以长孙皇后为中间,围在草地正中的长案旁。
只是一时半会儿,又实在想不起来,到底是那里。
“自你脚折以后,已有多久未曾问政了?”李世民严厉的问道。
“佛跳墙?这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活泼。”李世民展颜一笑,加快了脚步。
众妃子们手中各捧着小碗,一脸的舒畅之色。
李世民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孟凡,迷惑的问道:“太子作答便是,看孟卿何为。”
长乐公主说道:“传闻教员比来新创了一道非常滋补的汤水,名字风趣的紧,叫做佛跳墙。教员说,这汤鲜美的味道,就算是佛祖闻见了,也要跳墙而来尝上一尝。”
“太好了,爹爹,你整天在前朝忙来忙去的,好久都没和我们一起吃顿饭了。明天刚好教员进宫来,我们又能够尝到很多新奇菜式了。”
李世民话音才落,李承乾便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成思议的看向中间的孟凡。
只见这丰县男现在已是生得高鼻深目,剑眉斜飞,身姿苗条矗立,英姿勃勃,仿佛画内里走出来的一样。
稳了稳心神,李世民走上前去。
厥后长孙皇后好不轻易压服了李世民,高句丽国使长渊盖苏文又传来一封国书,说孟凡半途劫杀使团成员。
这类似曾了解的感受,如果激烈。让李世民几近能够确信,这幅形象本身必定在那里见过。
李世民看看这个,又看看阿谁,俄然动了心机,想要拿本日朝堂上的事,考考这两位。
李世民虽知是无稽之谈,但却不能不给高句丽国一个交代。是以就想让太子李承乾来卖力查清此案,好给李承乾一次拉拢孟凡的机遇。
太子李承乾现在,就坐在孟凡身边的一架藤椅上。
前次大朝会能够胜利停止,孟凡居功至伟。李世民本欲封赏他,可何如俄然有人告发,让李世民得知孟凡本来是世族的半子。
只是这统统都是李世民的一厢甘心,若不是为了查狷介句丽国使团诬告本身的案子,孟凡可不想跟太子殿下扯上任何干系。
长孙皇后放下碗,跟着众妃一起,迎了上去。
正中两个小坛子,正冒着浓浓的热气。
李世民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此汤香浓顺滑,荤而不腻,果如杨妃之言。
想起方才朝堂上的争辩,李世民有些烦恼道:“克日不知何故,刑部的死囚数量激增,这才短短半年,已然核实了五百多起极刑。百官却对此束手无策,是以朕有些烦恼,便早早散朝了。”
这时,就见殿后走出了陛下与长乐公主三人。
“陛下公事繁忙,本日如何偶然候到这里来了。”长孙皇后问道。
长孙孙皇含笑朝着不远处的孟凡看了一眼。
“谢陛下夸奖。”立在不远处的孟凡拱手谢恩。
“淑妃mm见多识广,都如此说,那必然是极好的。”长孙皇后也在宫女的奉侍下,端起了托盘中的玉碗,悄悄的泯了一口。
就听杨淑妃由衷的赞叹道:“这佛跳墙公然软嫩柔润,浓烈荤香,味中有味,可称汤中极品。”
这二人将来,一个是本身的交班人,一个是将来的国之栋梁。刚好借这件事,考查一下他们的应变才气。
案上早已列举了各位金银器皿,玛瑙杯,碧玉盏,虎魄碗……
李世民遂把烦恼抛到了一边,对李丽质说道:“那爹爹就陪丽质一起去看看,顺道也散散心。”
李承乾道:“其间只间断了一个月,当时儿臣的腿伤太重,不宜思虑过量。前月教员已将朝堂上的政事,渐渐向儿臣讲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