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携行[第2页/共6页]
那头苏先生将将拱完手,却人群里看着一个秃顶!倒是那山上方丈不悟法师,不着法衣,作个行脚僧打扮肩担行李,棕笠儿推到颈后挂着,带个小沙弥,闲闲适适,于人群中眺望。郦玉堂从旁见着他往那处看,两个秃顶非常显眼,他闻说苏先生与慈渡寺方丈有些纠葛,又知苏先生亲抄了经卷送去,便命人请这不悟上船话别。
九哥应道:“先生说是。”
偏生连着几日,江州又阴起天来,初时是细雨,次异化着小雪花儿,后竟分不清是雨是雪。因雨雪,路上湿滑,因太子之薨,各家顾不得正月尾热烈,将那灯笼收起,戏酒停息。一城冷僻。
当年之梁相与苏先生乃是故交,向苏先生家人通报了好动静,又写了个便条,请官家过目后,夹着一道传下:“着郦玉堂使船送苏正到京,以防走失。”梁相心想,走路,腿儿长你身上,坐船,你可不会水,我看你怎生乱跑!
方丈便携小沙弥与苏先生一个船上住,船家使长竿点着岸边青石,一点点开了船,再换桨,渐渐摇着前行。
知悉郦玉堂返京“高升”,又晓得苏先生竟一向隐于江州,江州便热烈了起来。未料先生比府君还要可贵一见,如齐同知等人,想见郦玉堂现在倒轻易些儿,虽国丧中不好饮宴,却好一处喝个茶儿,送些仪程,嘱托几句,也好是“京中有人好仕进儿”。齐同知娘子又写信,央申氏携与女儿。
你道为甚?
洪谦竖起食指来,玉姐笑着抿了嘴儿。秀英便又说要往慈渡寺里烧香一事,洪谦道:“去便去罢,挑个和缓天儿,多与些香油钱,那处庙里叫人看着舒坦。”玉姐笑道:“那处方丈,叫人看着也不幸。”说得洪谦秀英都笑将起来。
是以两宫焦心,尽管要一个苏先生返来。
眼下不管齐王还是鲁王,都须用着这苏先生好名声儿,是以官家与太后说:“召苏正回京,做太子太傅,不管立了哪个,都好叫读书人少说些话儿。”皇太后一听,恰是此理。昔日赶人出京,她操心机,待本日要寻人,方恨当日做事太绝,连呼:“冤孽。”
洪谦笑问:“怎地这般说?”
方丈笑问:“向来聚难散易,我欲往京中去,不如施主那边去?若小僧云游时遇着了,或可再叙。”
一时无话,苏先生奉告而去,方丈也不送他。
待天暖放晴,已是三今后,洪家又硬等了一日,方举家往那庙里去。郦玉堂倒是不去,他须得安排这一城事。将城中与国丧有碍之物事撤除,又要亲身验看官船,预备使九哥与苏先生同乘一条大官船,申氏原与九哥备船便恰好多装些备货。
拍拍九哥手儿,一呶嘴儿,九哥便先往见岳父、岳母。那头秀英亦推玉姐去见申氏,便又是男归男、女归女。申氏叹道:“这一回上完香,不知今后另有无机遇再来哩。”秀英感到深,语间哽咽道:“是哩,一想起来内心便空落落。”
苏先生感喟:“庙中有僧道,却无苏或人啦。”
苏先生看他一眼道:“也好。叫上玉姐,老是你们结缘处所。”
郦玉堂接了信儿,也顾不得与苏先生磨蹭,仓促告别便去:“留九哥下来听训,先生但有何叮咛,尽管说与他。他是九娘夫婿,便是先生长辈。”
方丈一笑转赠个木鱼儿与苏先生:“愁时敲一敲,烦恼天然消。”明智儿忙接了去。
洪谦道:“苏先生不定随不随我们走,与他备份儿礼品罢。”
苏先生眼看一人上前与不悟私语,不悟亦点头,安闲上前来,一步步行到他跟前,不由道:“世人恨分袂,此处一别,不知何年得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