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除服[第4页/共5页]
玉姐惊奇道:“嫂嫂也想这个?”王氏道:“前几日我生日,蒙两宫与娘娘之许,家里来人庆生,说这事来。外头好些人家也悄悄派人去做了,穗州附近路都修了3、四百路了,极平顺。我想着,地步老是有限,谁个手里有了好田肯让与人?钱却分歧,钱能生钱,后代子孙只消地步出产够吃,余者还要看地步以外。”
王氏踌躇一时,又说:“另有一件事来,娘娘前令人往外拿本钱做经纪来?可有适合?”
玉姐抿嘴儿一笑:“嫂嫂想是内心有谱儿了?”王氏道:“我却有个想头儿,不知合适分歧适。”玉姐道:“父母为后代,没有分歧适。”王氏摸索道:“传闻外头科进士要发榜了?”
玉姐因迟延日久,便不日日与王氏商讨了,转忙他事。因王氏母女俱宫中,到得八月里,东平伯早早请旨,便行放定之礼。
思及此,王氏便定了主张,想求九哥于进士里择和顺和蔼配与三姐。王氏越想越明白,不然玉姐何故早不提晚不提,偏要这未放榜之前提呢?再者,君登临,也须种植些人手儿,反正三姐也没了爹,不若便来往这叔父手上,由他照看。王氏冷眼旁观这些日,看着九哥佳耦虽比先帝硬气些儿,却并不失礼,是以并不担忧这两个将她女儿婚事胡乱拿来拉拢民气。
玉姐道:“这事我现在是不大管,嫂嫂晓得,现在兼并愈演愈烈,失土百姓渐多,总要与他们旁寻条前程,有技术、做买卖倒是一条路――免其成寇罢了。既成了件大事,我便做不得主了。嫂嫂娘家如有此心,却也做得。只是,因事关严峻,不好倚仗触法。”
却说玉姐得了九哥应允,次日携了儿子往慈寿殿里存候毕,便去寻孝愍太子妃王氏。太皇太后因玉姐做出密切样儿,连儿子都带来与她瞧,看玉姐便也温和几分。人便是如此,那一惯为善,偶有不好,你便要记他不好。那平素净淡,忽对笑了,反觉她是个好人了。太皇太后也投桃报李,压着皇太后不令她肇事,与玉姐省去很多费事。
九哥亦觉出玉姐意有不适,却道她是为三姐之事犯愁,安抚她说:“你们想非常,若郡马有一二不好,也恐落抱怨,不如先与嫂嫂说了,看她意义,总要如了她意才好。”
王氏一点头,三姐便即辞职。玉姐看着三姐背景对王氏道:“我说甚来,是大女人了,有样儿哩。”王氏道:“那是我宿世借主!”玉姐笑道:“后代都是债,不独哪一个哩。”王氏道:“早早将她交与下个欠了她,我也好费心。”
东平伯家迎来个郡主,且惊且喜。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东平伯家若非有些式微,断难逼着孩子长进读书。今蒙降郡主,乃是双喜临门,三姐无公主之名却有公主之实,既得了靠近宫中好处,又无有驸马多荣养坏处。百口都盼三姐早日厘降。
王氏告别后,玉姐深思王氏所言之事,不料京中勋贵竟颇喜商事?仲春里洪谦生日,宫中赐下物什,秀英来谢恩时便言家中与申氏都成心将本来买卖拣起。盖因洪家根柢薄,申氏家中人丁多,田产都未几,京畿地又贵、权贵又多,好田都有主儿了,不若另僻门路。
东平伯夫人看着三姐,端的怎生看怎生好。谁个不晓得天家女儿性温良?天生贤惠好儿媳。若非三姐还小,王氏要多留一年,又说以宫中未除服,不好办丧事,东平伯夫人恨不得眼下便将婚事办了。
这两个有前科便罢了,不想兴平侯家与王氏也有此心。她不知,便是朝里进士出身人家,也有好些人拿出本钱来,或授意家中仆人、或放与商户,令去经商。或是贩运各地物产以通有无,或是似秀英与申氏这般拿钱按件儿收了活计,转手倒卖与胡商。受她们开导,也有些小我收了活计却不卖与胡商番客,转卖与海内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