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女帝师(全集)》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5章 女帝师一(65)[第3页/共4页]

我这才想起来,熙平长公主上午拜见了太后,下午天然是要向皇后存候的。不一会儿,果见长公主扶着慧珠的手,缓缓走了出去。

史易珠不觉得然道:“易珠早便向大人剖明心迹。说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易珠视大报酬知己。既是知己,天然无所不言。”

玉华殿在金沙池西北岸的山坡上,北临汴河,东面金沙池。长长的石阶伸向湖中,连接着一只石舫。罗公公引我进了石舫,但见皇后正落拓地躺在竹椅上,合目小憩。船头有一名白衣少女正在操琴,琴声琤琮有情,如春水不断。

芳馨抿嘴笑道:“这变故,全部景园都晓得了,唯有女人在书廒里,才不得传闻。太后斥责了信王,安抚了熙平长公主。”

芳馨笑道:“信王一大早便在仁寿殿扯开嗓子嚷,说那位妾侍如何和顺懂事,本身老来得子,甚是不易。又说已经将世子捆起来打了几十棍,以是才没带来景园。实在这事已经在京中闹得尽人皆知了,想来满都城的权贵们都在看信王府的笑话呢。太后听闻此事,当即斥责了他。说嫡庶有别,世子是嫡宗子,就算出错,也不成等闲废黜。信王这才不敢再说甚么了。”

用过早膳,仍有些烦躁,便不想去书廒了。但是留在玉梨苑,又能做甚么?呆坐了一会儿,仍旧叮咛换衣,带了绿萼往书廒去了。从书廒出来,表情已经平伏很多。见不到玉枢当然绝望,可这事毕竟纤细,与其沉浸在这类哀凉的心境中自苦,不如放宽解思。因而还是从湖边绕回玉梨苑。只是行经孔桥时,想起那一日锦素隔水凝睇高思谊的神采,不觉痴住。

仿佛是湖光反射,皇后明眸一闪,随即沉寂:“传闻你颇通文史,想不到对于这些杂学也很有兴趣。”

史易珠道:“太后爱好静养,易珠不敢打搅。夙起已去参拜过皇后,也是刚从玉华殿出来的。”

琴声更加温战役缓,湖面波澜不兴。莲子汤清冷甘爽,抚平了心头最后的不安和烦躁。与皇后谈说两句,心中渐生高兴和安静。皇后也谈兴颇高,语笑嫣然。如此谈了一会儿,忽听小内监过来禀道:“熙平长公主候旨觐见。”

熙平长公主当真是用心良苦。

不知过了多久,我长长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坐了起来。窗外已经大亮,南窗下的几株梨树还很低矮,却也结了青涩的果实。固然垂累敬爱,毕竟不如梨花盛放的春光。高旸、柔桑、玉枢,竟一个也没来。本来旧年在梨树下望画说典的闲适与舒畅,竟是如答应贵。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雨后的景园,颇风凉了几日。我从书廒回玉梨苑,便绕道从湖边走,顺道赏识一番湖景。路过孔桥时,常能闻声汀兰阁或岸芷阁中传来纤细的丝竹之声,偶然另有轻柔委宛的歌声。湖心岛遍植佳木,乐工和歌姬的白衫如镶嵌在绿衫上的珍珠,光鲜而灵动。

熙平笑道:“玉机自小就爱读书,畴前在府里,比柔桑勤奋多了。柔桑老是缠着她说故事,问这问那,倒像她是亭主,柔桑是伴读似的。”

我悬着的一颗心顿时放了下来。熙平长公主一贯心疼高旸,视如亲子,多年来悉心教诲,高旸方能文武全才。何况高旸一出世便做了世子,至今十八年,职位安定,牢不成破。之前那么多妾侍都曾生子,林妃和高旸却从未放在眼内,现在有甚么来由要去害一个新纳的妾侍?先前高旸打伤皇后的长姐舞阳君之子吴省德,因为是正大光亮的比武,又立了存亡状,皇后不好降罪于他。这出苦肉计,当是为了安抚舞阳君和皇后。至于信王和熙平长公主之间,不过是经心编排的兄妹相争的戏码罢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