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女帝师一(40)[第4页/共4页]
慎媛笑道:“自古那里有女子封侯的事理?还没有睡下,倒先做梦了!”说罢一把将高曜抱起,“故事也听过了,该归去安息了。”
帘子霍地翻开,高曜赤脚趿拉着一双绣花小拖鞋,一阵风般跑了出去,一头扎进慎媛的怀中,抬头道:“儿臣已经洗了脸、洗了脚。母亲闻闻香不香?”
慎媛定是晓得了今晨我向高曜说的一番话。我忙坐起家,欠身道:“娘娘——”
我笑道:“烟花年年都看。睡吧。”
高曜道:“儿臣本日看了一出戏,叫做《射虎》,那位李广将军的箭术当真是好,儿臣想听他的故事。玉机姐姐晓得此人么?”
窗外的雪子滴滴答答,和着风声与远处传来的恍惚曲调,仿佛一支奇妙歌曲。我不懂的,有人懂;我不在乎的,有人在乎。我无能为力的,有人竭力为之。
慎媛沉吟道:“他并不在乎信王一脉。”
锦素道:“炭带得不敷,半路凉了。席上还是借封女人的手炉用了好一阵子。因我焦急过来,便早早离席了,实在不怪若兰她们。”
慎媛笑道:“你玉机姐姐甚么都晓得。”
高曜拉着慎媛的手道:“母亲随儿臣一道回启祥殿好么?”
我这才放心:“娘娘不见怪臣女就好。”
我笑道:“为将的除了要智勇双全,运道更不成少。何况李广数次劳而无功,恐怕不是运道不好这么简朴。此人宇量狭小,将兵无方,哪怕箭术再好,终不过是一己之能,并非帅才。此人若能封侯,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就能封王了。只因太史公与李家交好,方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7]之誉。史官的一支笔,诚可畏也。倘若殿下是汉武帝,这爵位封是不封呢?”
芳馨笑道:“女人于时势向来看得通透,另有甚么事情是不懂的?”
高曜点头道:“不。是县侯。”世人顿时大笑。高曜一怔,羞得将脸埋在母亲怀中。
【第二十七节 李广难封】
慎媛悄悄捏着高曜的小脸,笑道:“你也学得口不该心了,明显是想听故事,倒说成想看母亲。”说罢接过李氏手中的棉鞋棉袜,亲手为高曜穿上,“玉机姐姐还病着,说个短些的便归去安息吧。”
慎媛道:“当时睿平郡王费了多少精力,加上太后说合才气娶到那位董妃。现在昌平郡王从西北返来,世人都觉得圣上必是要赐婚的,谁知本日宴上,他说昌平郡王守边御敌,劳苦功高,虽欲留他在京中共侍太后,边关倒是离不得他。故故意赐婚,却也不忍他新婚便仓促分袂。故此搁置,只待昌平郡王今后有了中意的人,再赐婚不迟。”
慎媛侧头拭去眼角的泪意,方转了话题道:“本日酒宴上,出了怪事。你可晓得睿平郡王是如何迎娶董妃的么?”
慎媛将他抱在膝上,握着他乌黑柔滑的小脚,垂怜道:“如何连袜子也不穿,也不怕冷!”
我笑道:“不但不在乎,还要着意禁止信王府与权臣联婚才对。至于昌平郡王就更好说了,他是带兵之人,长年阔别朝廷。当年废骁王为旧部拥立,便是前车之鉴。若再赐一名出身崇高的王妃,陛下自是不肯意;若赐一名平常官蜜斯,又恐太后不喜。且王爷底子不喜好赐婚,陛下便做个顺水情面,由他去罢了。如此一来,太后舒心,陛下遂心,又皋牢了昌平郡王的心,一箭三雕。”
我忙欠身施礼:“如此,方是二殿下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