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女帝师一(37)[第2页/共5页]
芳馨笑道:“奴婢只顾着欢畅,竟健忘了。”说罢忙唤人出去奉侍。
昌平郡王高思谊身材高大,肤色乌黑。他一张国字脸,棱角清楚。双目炯炯,剑眉斜刺入鬓,显得凌厉非常。他与都城中养尊处优的天子与睿平郡王虽是同胞,面貌却差异。天子高思谚和睿平郡王高思诚都偏阴柔文弱,面貌气质更像太后。而这位久居西北边疆的昌平郡王高思谊可称得上边幅堂堂,想必肖似太祖高元靖。他一袭牙红色金丝五蟒袍,腰间坠一柄青玉刀。金蟒灿然生光,似欲腾空飞起。他的威势,潜龙在渊,莫可逼视。
又听宫人道:“启禀太后,慎媛娘娘、二殿下和朱大人来了,现在外候着。”
我笑道:“长公主殿下不进宫,是因为陛下在朝中清除骁王党的原因。殿下须得避嫌。”
几个小丫头坐在柏树旁打盹,绿萼捧了一盘子新炒的瓜子出来,娇声唤起世人。一时莺声燕语,好不聒噪。我表情大好:“史易珠既已出宫,另有甚么可思疑、可究查的?做人究竟要往前看才是。”
慎媛穿一件淡紫地白杜鹃锦衣,外罩织锦氅衣,发间星点玉饰,甚是淡雅。我忙施礼问安,一面笑道:“还在屋里,便穿上了氅衣,娘娘这是要出门么?”
芳馨道:“女人常说,于大人与女人都是奴籍出身,故此相互顾恤,成为姐妹。可依奴婢看,同是为奴,运气却有分歧。于女人自小便在宫中受尽白眼,出身堪怜。但女人身为长公主府的总管之女,又得长公主垂怜,景况自是余裕很多。故此女人夙来宽和,于大人就未免心窄了些。”
慎媛笑道:“何必如此拘束?我并没有怪你。”说罢翻开紫檀木雕花嫁妆,取出那支赤金红宝石胡蝶簪,“这支簪子还是由你保管。”
太后笑道:“请出去吧。”
锦素神采一黯:“我那里另有甚么新奇风趣的说呢?再不敢胡说了。”
我发笑。看来锦素至今不知,永和宫曾有一个宫女来向王氏报讯。或许杜衡晓得锦素与我交好,不欲女儿晓得本身的所作所为,乃至于锦素至今觉得是史易珠告密了我为周贵妃绘像之事。杜衡分开女儿时,或许想过将本相奉告她。但是一想到她将单独面对这个险恶的后宫,笨拙本分一些,起码能挣出一条性命。
芳馨告罪坐下,又道:“女人自从益园返来,便似有苦衷普通,不知可否说与奴婢晓得。”
慎媛道:“既没勇气再寻死,便得好好活着。走吧,随我一道去济慈宫。”
一进殿,座中一个二十来岁的高大青年便站起家来向慎媛深深一拜:“臣弟思谊拜见皇嫂。”未待慎媛开口,他便直起家子道:“听闻皇嫂病了,现在可大好了?”
锦素扁扁嘴道:“是mm的不是,今后再不说了。”
我冷冷道:“你这是向慎媛复仇么?!”
锦素问得越蠢,杜衡的苦心便越动听。
锦素这才渐渐止住抽泣,很久方回身道:“锦素现在没了母亲,只能将苦衷说与姐姐听。在这宫里,姐姐是我最亲的人了。不知姐姐肯不肯认下我这个mm?”
忽听高曜扯着慎媛的袖子道:“母亲快走吧,去晚了,就不能瞥见皇祖母舞剑了!”
“姑姑何出此言?”
锦素微一苦笑:“莫非我不该该为母亲报仇么?”
这话倒也别致。“我若与她易地而处,也一定就比她行得正。唯自正,方能君子。”说着想起杜衡之死,不由自嘲,“我也只好尽力自正。”
高思谊的目中尽是哀悯柔光:“不过是一句称呼罢了,皇嫂何必在乎。”说着又向我抱拳道,“这位便是朱大人吧,小王有礼了。”我忙行礼。他又转头向太后道:“儿臣还想去看望渊大姐姐和升平mm,容儿臣少陪,待中午再来母后宫中领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