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女帝师(全集)》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45章 女帝师四(39)[第2页/共4页]

裘玉郎道:“京中不知怎地,有谎言传出,说蒲月到六月之间,胭脂山出了王气。”

我笑道:“你上划子,跟着画舫。一会儿我们乘划子返来。银杏跟着我。”绿萼正要辩白,我已经拉着银杏的手随裘玉郎向船埠走去。

西北出了如许大的事,两位郡王和一名亲王世子同时开罪,裘玉郎熟知内幕。但是瞧他本日情状,虽称不上东风对劲,却也轻松自如,可见情势真的转好。我略略放心,也不急着问,只笑道:“大人错了,当时开导令堂大人与尊夫人的是弘阳郡王殿下,并非玉机。”

来到舫上,分主宾坐定,画舫沿汴河向西逆流而上。两岸山野起伏,草木碧绿。越近东门,屋舍越密。世人凭窗笑谈,支颐观景。火线长长一道拱桥如虹超越两岸,桥上人声鼎沸,笑语连缀。就在岸边不远处,有一个极大的院落,粉壁幽宅,天井深深。墙外两株大杨树,枝叶婆娑,随风扭捏。树下两个小儿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在筹议谁先爬上去。四周桅杆林立,卸了帆,只挂了小小一面三角彩旗,红绿蓝白,色色齐备。

我笑道:“北周名将李标,长不盈五尺,随周太祖南征北战。跨马运矛,冲锋陷阵,隐身鞍甲当中。仇敌见之,皆曰‘避此小儿’。太祖赞道:‘但使胆决如此,何必必要八尺之躯也。’[151]”

我笑道:“不敢当。”

这题目似曾了解,仿佛每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惮人惧,不怕人怨,只恐人憎。但是他们何曾真正怕过?我毫不踌躇道:“玉机一家能有本日,满是殿下所赐。玉机对殿下,只要感激,从无仇恨。”

银杏笑道:“既然女人和绿萼姐姐都无贰言,那奴婢便去租一条划子来。”因而我和绿萼在柳树下站着。不一会儿,划子划到岸边。一名灰衣白叟跳下船,将缆绳拴在木柱上。

裘玉郎笑道:“蜜斯所言甚是。其实在下回京后曾拟赋一篇,此中备述西北风景、边城民情、戋戋感念。如若蜜斯不弃,鄙人归去便命人送去府上,请蜜斯拨冗一阅,慧笔雅正。”

裘玉郎亲身为我斟茶,笑道:“五年前,鄙人春试对劲,本来只想在太学中做一个经学博士,却不想圣大将鄙人外放为蕲水县令。鄙人正在烦闷之时,得蒙开导,这才欣然往江南到差。若非如此,焉有本日?”

裘玉郎道:“鄙人已回京十来日了。”

熙平一怔,目光柔如澄塘秋水,她伸手抚着父亲的墓碑,感喟道:“好……”

我笑道:“无妨,你们两个做主,不必问我。”

好久没有闻声有人唤我“朱大人”了,但是我早已不是“大人”,自也不必转头。他又唤了一声,绿萼终是忍不住咦了一声,转头道:“你是谁?”

银杏笑道:“那就好,如许女人回青州便无牵无挂了。”

裘玉郎安然一笑:“姑母出殡时,在金水门候了好久,是以得以记着宫中很多人。蜜斯是一名,那公公也是一名。”

我晓得她俩在村中闷了一个多月,早不耐烦,也不忍绝望:“你们两个谁去探听一下,画舫在那边停靠,又颠末那边,席面所费多少。探听好了,我们就去。”

只听裘玉郎又道:“京中流言四起。幸而圣上没有正法昌平郡王和信王世子,不然百姓定然觉得圣上囿于王气之说,出于私心,正法手足侄儿。”说着幽幽一叹,“落空民气,便不好了。”

裘玉郎嘿的一声,眸光如星芒暴长,莫可逼视:“实不相瞒,鄙人在军中时,曾亲目睹过王气。只不过与京中所传,在日子上不大不异。京中有说一天的,有说三天的,也有说五天、七天、八九天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