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女帝师三(13)[第1页/共5页]
“那智妃见他是个郡守,又是王爷世子,便道他定能为她了此心愿。因怕小王爷耽于美色,不睬政事,便激他道:‘若要将我娶回家,倒也不难。只依我一件事便可。殿下若能办到,统统好说,若办不到,我宁肯死在这里也不随殿下回家的。’
启春道:“只要一样不真。那女子所生的孩子,并不是我派人去南边抢返来的,而是世子遣了得力的亲信跋涉千里送回王府让我扶养的。我倒想让那女子入府,他只是不准。想是这女子不忿,以是将此事奉告了李万通,想借此逼迫世子。”
我惊呼道:“启姐姐!”
长天白云滚滚而过,而我竟然不知六合已变。我恍然道:“三年前苏大人去官,苏燕燕离宫。想不到现在已是参知政事了。”
我心下怃然,轻声唤道:“姐姐……”
启春淡淡一笑,看不出一丝惊怒:“胡说?李万通说的这些实实在在都是真的。”
启春道:“何从明。”
启春叹道:“约莫是母子连心,那孩子哭得嗓子都坏了,如何哄都不济事。我亲身顾问了几日,真比练剑还要累。”
只听隔壁窗子的主顾祭起污言秽语,将小王爷和他的“悍妻”骂了几句。启春不觉得意地笑笑:“他又没有说错,我天然是要给赏钱的。”
我坐了下来,望着楼下黑压压的一片,呆了一呆,想说甚么,却健忘了。心中不成便宜地产生一丝怜悯,就像在潮湿的气候里低飞的蜻蜓在水面上点开的一个又一个圈。启春一拂袍子,轻巧而干脆,如同拂去了心上的灰尘。她闲闲坐下,支颐望着窗外。
高旸婚后不久,便授了桂阳太守。听到此处,我心中确信他说的必是高旸无疑。少女道:“这小王爷新太守又与智妃有何干系?”
工部夙来是六部中最无足轻重的,屯田只是部中一属。屯田郎中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另有租入、种刈、兴建、给纳之事。天子一贯忌讳信王府,高旸这一次在桂阳郡初露锋芒,天子若马上升了他的官,那才奇特。“是谁上书如许说的?”
“谁知小王爷一回郡邸,便命人裁了一块木板,刷上白垩,用狗血写上‘免战’二字,命人飞马送到蓝山县城下。后又向蛮子乞降,多送金珠宝贝、良田万顷。为送地步,将地上的良民赶起,萧萧车马,哭爹喊娘。为送金珠,直将家室搬空,还要掘地三尺。只盼望蛮子有屋有田,便能不反,好让他在高官家面前有个交代。
启春命人烫了一壶酒,自斟一杯,一饮而尽:“mm可知这李老儿是甚么人?”
“这蓝山县的县令再不好,却还能死节。那桂阳郡的太守却无能又无勇,点起军兵攻打数月,直到智妃的新发都长了出来,就是打不下蓝山县。高官家龙颜大怒,一道敕封黄皮御旨丢了下去,槛车送京定罪,免官发配了事。话说这新上任的桂阳郡太守是个十九岁的小王爷。新婚不久,闻声桂阳郡蛮子造反的事情,当即上书,愿往平叛。官家感其忠孝,便准他一试。”
我体贴道:“莫非就由他如许胡说么?”
我笑道:“王府那么多乳母嬷嬷,那孩子还能吵到姐姐?”
“闲言少叙,且说正话。就在智妃觉得本身大仇得报、毕生有靠时,小王爷的悍妻派人前来,将孩子抢回都城。且王府放下话来,不准智妃回王府。因而小王爷任期一满,只得自行回京。不幸智妃孤身一人,寻上京来。见不到小王爷,却病倒在客店以内。因思念季子,几近哭瞎了眼睛。想那智妃也是一个有谋算的刚节女子,却落得如此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