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女帝师二(50)[第3页/共4页]
太后站起家,看着两个女孩子走出角门,方向我笑道:“一年多没有练剑,都陌生了。现在也只能看着她们练练,解解眼馋。”
正说着,忽见又一青衣小厮闯了出去,气喘吁吁道:“奴婢就晓得王爷在这里。昌平郡王殿下从西北返来了,这会儿正在府里坐着,有要事和王爷商讨。有请王爷快快回府。”
我甚是惊奇:“我……不晓得。”
施哲道:“《赎孽》一出,唱的是手足之义,同生共死。固然慷慨,却太惨烈了些。”
施哲道:“大人莫非不知,皇子宗室是不能随便纳罪官家属与有罪的官婢为妻妾的么?于女人回京后自称昌平郡王的妾侍,以是才送来掖庭属的。”
太后沉默,神思远逸。暖阳懒洋洋地照在人的身上,宫苑中一丝风也没有。昂首望,梧桐枝桠被镀上了一层浅金色,树枝间的天空澄彻碧透,像一块充满金丝的青金石。我和太后悄悄相对而坐,相互无言。实在,她的自责又何尝不是我的自责。倘若当初我英勇一些,肯将谢方思的信传给升平,或许现在就不是这般风景。升平削发后,固然更加明智通透,却也更加无法无趣。但是,有升平之事在前,太后若情愿为昌平郡王和锦素之事稍稍用心,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太后笑道:“进了腊月,本宫晓得你格外繁忙。放年赏如许的小事,交给内阜院做就好了,何必亲身送来?”
颖嫔叹道:“自从昱嫔有孕,静嫔殁了,我总觉得他会多顾恤我一些,谁知……自他回宫,还没有往我宫里来过。本日太后提及孩子的事情,我和他……我那里会有孩子呢?”说着不觉悲伤垂泪。
很久,忽听太后黯然叹道:“庄子言:大夫则以身殉家,贤人则以身殉天下。[90]只愿来生不要托生在帝王家……才好。”一滴泪水如珠滚落,洇入胸前的金丝萱草纹中。皇家的怜悯和遗憾,就像这滴泪水一样朴拙和淡薄。我心下一沉,不觉悄悄长叹。
我点头道:“臣女不敢欺瞒太后,殿下的确是如许对臣女说的。”
太后双目一亮:“果然么?”
施哲道:“下官有一言相劝,不知大人肯听么?”
我淡淡一笑道:“那一日在白云庵见了升平长公主,陛下只是来问问皇妹的近况罢了。”
施哲笑道:“大人闻知王爷回京,便派人来刺探于女人的讯息,想来是晓得他二人之事,如此怎能不知于女人身为官婢,所犯何罪?”
不知何时起了风。高墙之间又深又远,仿佛野兽的深喉,收回撕心裂肺的一吼。我当如何答复她?我不晓得。美人当前,我也不明白天子为何无动于衷。男女情爱,是我即便读遍古往今来的浩浩繁帙都不能悟透的奇谈怪论。何况帝王之心,更加难以捉摸。
我照实道:“是。自古蛮夷侵虐边疆,必得以战止战。殿下说,她昔日前去和亲,是为亿万百姓免除战役之苦的。身为皇女,这本是义不容辞。陛下舍亲情而保百姓,是明君所为。”
我大惊,几乎摔了手中的茶盏,一颗心早已飞去掖庭属。但天子犒赏的戏又不得不看完,因而剩下半折我面色乌青,如坐针毡。康总管觉得我不喜好,几次借添换茶点的工夫检察我的神采。我也偶然去对付他。
太后不动声色地用指尖抹去了泪痕,浅笑道:“请她出去。”
但是我已偶然看这最后两折戏,只叫太小莲儿,叮咛她径直去掖庭属寻李瑞。直到戏快唱完了,小莲儿才返来,在我耳边悄悄道:“于女人已从西北回京,这会儿已在掖庭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