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人祸天灾[第4页/共9页]
“恐怕途中耗损不敷相抵,非……不成。”荀彧说到这里,俄然含糊带过,敛眉垂眼,没再细说。
“文礼先生方才提及天下名流……吾自到兖州,一心为民,六合可鉴,是真名流,必知吾心。名流当中,有郑玄郑康成,好学问,修文籍,注文经,收门徒,现在自成郑经一脉,传贤人之学,有教益之功;有孔融孔文举,贤人以后,自幼贤德,学贯古今,不辱家声,又为北海相,管理处所。此等名流,俱无益于百姓,吾甚敬之。”
这边让可不是普通人物。当初的大将军何进辟其为令史,非常信重,其才名动天下,与孔融齐名,蔡邕也对其非常赏识,厥后边让还被任命为扬州九江太守。因逢战乱,边让自忖没法胜任,因而才去官返乡,回到了兖州。陈宫、程立也都是兖州的名流,可要比起边让,两人的名声可远远不如。
次日一早,两边各自引将出战,陈兵于野。
“这……主公,去岁秋收时征收粮草,各地大户世族都有拖欠完善,本年先有战事,又遇灾荒,各县粮仓供应军需尚恐不敷,实在无以施助哀鸿。”卖力办理粮草的任峻答道。“虽说也有人囤了粮食,但现在粮价惊人。世人逐利,只怕……不肯放粮。”
“蝗虫所过之处,几近寸草不留。黍麦菜蔬临时不说,就是可食的野草也只剩空茎,一斗粮价堪比一斗黄金。”为了这桩大事,程立也仓促赶回了昌邑。东阿一带的灾情特别严峻,他一起赶回昌邑,亲眼目睹蝗灾环境,比各地寄来的文书中所写的要直接、惨烈的多。“百姓无粮,路有饿殍,更有食人之事产生。主公需早做决定为是……”
得知郭嘉的筹算,程立也与之同业——他毕竟是兖州人士,比郭嘉这个外人要更有几分薄面。
孟小满接到荀彧手札,当即罢兵回到昌邑,才知事情比荀彧信里所说还要严峻很多。
荀彧的担忧并非没有事理,郭嘉、程立还没回到昌邑,孟小满就迎来了一名不速之客——名流边让。
被吕布如许一问,陈宫一时竟觉无言以对。吕布神采中的猜忌,俄然令他复苏起来。吕布一向以来之以是如此倚重他,对他各式谦让,只是因为吕布麾下勇将很多,却没有一个可觉得他出运营策的谋士,陈宫不过是在这类环境下被吕布当作了拯救稻草。
提及来,边让和曹操还是旧了解。当初边让和曹操都在洛阳为官,当然熟谙相互。只是边让一贯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不欲与之来往,两边向无友情。若非此次曹军闹出偌大动静,很多处所大族暗中写信恳求边让出来为兖州人主持公道,只怕边让也不肯登门。
见曹军打击,陈宫赶紧传令兵士迎敌。吕布见此,也弃了典韦,率先突入曹军阵中,曹军顿时压力陡升。不过吕布所率西凉、并州兵马固然勇武精干,但曹军却仗着昨夜初胜,乐进又在阵前斩了成廉,士气更盛。
边让轻咳一声,迅即道:“如此暴行,兖州人尽皆知,让如何不知。今岁蝗灾,百姓无食,大人竟还强行纳捐。听闻大人亲身修书,命人持信登门勒要家中存粮……似这般行动,仁心安在?若让独善其身,定被天下名流所嘲笑,无立锥之地矣!”
听陈宫如此说,吕布脸上方暴露一丝笑容,一拍大腿:“好,就依公台,明日再擒那曹操不迟!”
“我军新败,才扎下营寨不久,兵士未及歇息,怠倦已极,士气降落,实在不宜立即出战。何况,昨夜吾在营中看得清楚,那最后与君侯比武,引君侯分开的两员大将,一为典韦,一为赵云,都是曹孟德的亲信,那典韦,更是曹军亲卫之首。现在他二人齐至,可见此处伏兵,多数就是曹孟德亲身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