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弹劾[第1页/共2页]
朝堂之上刹时跪倒一片,“陛下息怒。”
秦念之看向咄咄逼人的老国公,轻笑道,“臣再躺下去,只怕就掉进染缸,再也洗不洁净了。”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就差指着鼻尖骂陛下:亲小人,远贤臣。
位于左边官员之首的白发老者俄然清了清嗓子。此人恰是先皇临终前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百里寒。
百里寒环顾一番,眼底闪过精光,不知不觉小天子竟已有如此威压,本身倒是藐视了他。
张安基更是凑到秦念之身边,出言讽刺道,“国公所言甚是,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一个巴掌还拍不响呢,定是秦大人你……”
眸光扫向大殿外探头探脑的景明,凌厉的眸光像两柄利刃刺了畴昔。
百官天然地分开两侧,秦念之穿戴大红色的圆领官袍,头戴乌纱帽,像枝头上傲雪凌霜的寒梅,不疾不徐,穿过人群,缓缓走到殿前。
宣和帝冷峻的面庞上暴露一丝意味深长的阴嘲笑意,“国公好大的口气,想尸谏是吗?朕便成全……”
可陛下却借口秦念当中毒,将人接到宫中庇佑,未免有失公允。”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千万岁。”
张安基辩驳道:“若无委曲,谁情愿舍了半条命去击登闻鼓。那秦家旧奴是个知恩图报的,不肯见旧主蒙冤,宁死也要为旧主讨个公道。”
秦念之定定地看向他,语气平和诚心,“我偶然殴打张大人,只是想证明张大人的观点是弊端的,一个巴掌也能够拍响,并且能够拍得很响。”
“早就听闻秦大人诡言善辩,本日老夫倒是开了眼了。”
江南道巡查时,老臣也在,那禹州知州江海臣鱼肉百姓,私设赋税,欺上瞒下,死不敷惜。若不是秦大人机灵判定,臣等早就遭了毒手。
宣和帝古井无波的面庞上呈现了一丝狠厉,很快便粉饰畴昔。
百里寒的神采也分外丢脸,众所周知,张安基是他马前卒,秦念之竟敢公开打张安基的脸,何尝不是在打本身的脸。
不情不肯地缓缓跪下请罪,“陛下息怒,老臣绝无此意。可老臣受先皇之重托,决不敢有涓滴懒惰,陛下被奸佞小人蒙蔽,老臣宁死也要直言上谏。”
秦念之淡定自如,涓滴没有被唾骂的宽裕感,反倒显得脸红耳赤的老国公像一只上蹿下跳的老猴,好笑至极。
宣和帝压下心头的担忧,看向他惨白孱羸的身躯,“你余毒未清,如何起家了。”
“依国公所见该如何啊?”
就连本来暴怒边沿的宣和帝也猛地熄了火,眉眼间尽是压抑不住的笑意。
“陛下。”
少年臣子转了转手腕,感受这掌心热辣辣的烫意,轻描淡写地再次问道:“响不响?”
秦念之用尽尽力,反手挥出一个巴掌,“响不响。”
果不其然,第二日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弹劾的奏章一封接一封地堆满了御案。
目睹朝臣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成开交,剑拔弩张。
全场寂静,接着就闻声此起彼伏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
张安基一张老脸刹时燥得通红,颤抖地指着秦念之,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明朗的嗓音俄然响彻大殿,打断了宣和帝的话,他皱着眉头,不成置信地望向殿外。
张安基冷冷一笑:“有才气不代表有品性,现在想来秦大人所作所为早有前兆。
张安基捂着肿起来的半张脸,先是不成置信,紧接着愤然暴起,正欲还手,却被四周的大臣拉住。
监察司批示使沈峤:“一派胡言,秦大人操行高洁,有绝代之才,创幼学,推新政,查贪腐,怎会是你口中的败类之徒。”
可恰好此人位高权重,更是先皇选定的辅政大臣,背后又有太后一党支撑。